1
2025年7月2日晚,K1373次旅客列車因貨物列車侵入正線導致機車脫線,滯留滬昆線東孝站近3小時。事件中,部分乘客因車廂悶熱難耐砸破車窗通風,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我這次不說事件本身,我來說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9條 [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行為]立法的必要性。
2
第五十九條 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三千元以下罰款。
本條內容系從原第四十九條“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規定中,單獨分立出來的條款。
故意損毀財物上升的原因主要包括社會因素、個體因素等多個層面。
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一些人在面臨經濟壓力時,可能會選擇通過損毀他人財物來發泄情緒或獲取不正當利益。
社會道德觀念淡化:在當今社會,一些人對于道德規范的認同感降低,容易做出損人利己的行為。故意損毀財物往往成為他們滿足私欲的一種手段。
心理失衡:個體在面臨生活壓力、情感挫折等困境時,可能會出現心理失衡的現象。此時,他們可能會通過損毀財物來尋求心理上的平衡和滿足感。
法律意識淡薄:部分人對法律知識了解不足,對違法行為的后果缺乏足夠的認識。他們可能認為故意損毀財物只是小事一樁,并未意識到其行為的嚴重性和違法性。
3
故意損毀公私財物行為必須具有以下特征:(1)行為人必須是故意,即具有損毀公私財物的目的,不是為了非法獲取財物,而是將財物毀壞,行為人的動機各種各樣,一般是出于報復心理。(2)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行為。“損毀”包括損壞和毀滅。“損壞”是指使物品部分喪失價值和使用價值。“毀滅”是指用焚燒、摔砸等方法使物品全部喪失其價值和使用價值。(3)行為侵犯的是公私財物所有權關系,侵犯對象是公私財物。但是對于破壞某些特定的公私財物,則侵犯了其他客體,不能以損毀公私財物的行為予以處罰,如故意損毀使用中的交通設備、交通工具、管道煤氣、易燃易爆設備,危害公共安全的,不屬于損毀公私財物的行為。
4
尋釁滋事與故意毀壞財物的不同
故意毀壞財物主觀目的僅為毀損財物,侵犯的客體也就是財產的所有權,沒有對社會管理秩序造成破壞。而尋釁滋事的動機多是基于某種扭曲的心理,為發泄負面的情緒而對不特定的對象實施的行為。行為人針對特定人和物實施報復,主觀上并沒有尋求精神刺激、填補精神空虛、發泄不良情緒等一般的尋釁滋事罪所要求的心態,不宜認定為尋釁滋事。
5
要考慮阻卻違法行為的存在。
我們借用阻卻違法性行為,又稱“排除社會危害性行為”,指在形式上符合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但因行為實質上缺乏社會危害性而不構成犯罪的情形。
其核心特征包括:
形式符合性:行為外觀與犯罪構成要件具有相似性;
實質正當性:因保護法益或履行義務而缺乏社會危害性 [2];
法定免責性:法律明文規定免除刑事責任。
根據司法實踐,常見類型包括:
正當防衛:為制止不法侵害而實施的必要防衛行為;
緊急避險:為避免重大危險損害較小合法權益的行為;
法令行為:依法執行職務或命令的公務活動;
被害人承諾:在特定范圍內經權利人同意的行為。
顯然,砸破車窗通風在此之列。
2025年7月7日星期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