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初,中美關系又一次站上了風口浪尖。就在全世界以為中美之間緊張的氣氛可能要緩和一下的時候,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卻玩了一出“先松后緊”的戲碼。先是放開了一些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限制,讓人覺得他可能要給雙邊關系留點喘息空間。
可還沒等大家緩過神來,不到48小時,他又突然祭出新招,計劃限制英偉達等公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出口AI芯片,擺明了要掐斷中國獲取先進技術的路子。這一下,全球供應鏈都跟著緊張起來,中國這邊更是被逼到了墻角,退無可退。
事情得從2025年7月2日說起。那天,美國商務部突然發布通知,撤銷了對新思科技、西門子等公司向中國出口EDA軟件的限制。EDA軟件是啥?簡單說,就是設計芯片的“命根子”,沒有它,芯片產業就得停擺。這項禁令一解除,中國的半導體企業總算能喘口氣,不用再為設計工具發愁了。外界當時都覺得,這可能是特朗普政府在中美關系上的一次“示好”。
緊接著,7月3日,美國又放了個大招。美國商務部批準通用電氣航空航天公司恢復向中國商飛供應LEAP-1C和CF34發動機,這兩款發動機分別是C919和ARJ21國產飛機的核心部件。之前因為貿易限制,這塊合作一直被卡著,現在放開,等于給中國民航工業打了一針強心劑。
同一天,美國還取消了對中國出口乙烷的限制。乙烷是生產乙烯的原材料,中國的制造業,尤其是塑料和化工行業,對它需求很大。這幾步走下來,不少人開始猜測,中美之間是不是要迎來一波短暫的“和平期”。
這些讓步可不是小打小鬧。EDA軟件、航空發動機、乙烷,每一項都關系到中國的高科技和基礎工業。特朗普這時候松口,可能是想在國內經濟壓力下,給美國企業打開點市場空間,也可能是想在中美談判桌上多攢點籌碼。不管咋說,這幾天的消息一出,全球媒體都炸開了鍋,紛紛解讀這是中美關系緩和的信號。
可誰也沒想到,劇情反轉來得這么快。7月4日,彭博社爆了個大料:特朗普政府正計劃限制英偉達等美國公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出口AI芯片。理由是擔心中國通過這些國家的中間商拿到先進技術。這消息一出,等于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上扔了顆炸彈。
為啥馬來西亞和泰國這么關鍵?因為這兩個國家是全球芯片封裝測試的“大本營”。數據顯示,全球40%的芯片封裝產能都集中在這兒。英偉達的AI芯片,比如A100、H200這些頂尖貨,廣泛用于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和自動駕駛等領域,中國企業要是拿不到,技術升級就得卡殼。特朗普這一手,擺明了是要掐住中國的命脈。
更狠的是,這招來得太突然。前腳剛放開EDA軟件和發動機,后腳就堵AI芯片,而且時間間隔不到48小時,連個緩沖都沒留。全球市場直接懵了,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半導體企業也慌了神,畢竟他們不少生意都跟中國掛鉤。美國這么一搞,不光中國難受,這些國家的經濟也得跟著晃幾下。
特朗普這波操作,完全是“殺回馬槍”的節奏。先給你點甜頭,讓你放松警惕,然后冷不丁給你一刀。這種套路他在貿易戰里玩過不少次,但這次出手快準狠,顯然是早有預謀。外界分析,他可能是想通過控制全球供應鏈,把中國的高科技發展按在地上摩擦,同時還能給國內的鷹派交個差。
面對特朗普的急轉彎,中國這邊自然不會坐以待斃。7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第一時間表態,說中美倫敦經貿會談的成果來之不易,希望美方能說到做到,別老出爾反爾。話說得挺客氣,但意思很清楚:你要是翻臉,我們也不是好惹的。
中國政府已經在盤算反制措施了。有消息稱,北京正考慮收緊稀土出口。稀土是啥?就是高科技產業的“維生素”,從手機到導彈都離不開它,而中國控制著全球70%以上的供應。美國要是拿不到稀土,自己的高科技企業也得叫苦連天。這招要是真使出來,絕對是硬碰硬的玩法。
除了政府層面,中國企業也沒閑著。華為、中芯國際這些大廠已經開始調整供應鏈,找替代供應商。比如,馬來西亞的芯片封裝被卡了,那就轉頭看看韓國、日本或者國內自己的產能能不能頂上。雖然短期內成本會高點,但長遠看,這也是逼著中國企業加速自力更生。
還有個細節值得一提。就在特朗普宣布新限制的當天,中國工信部發布了一份關于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大對國產芯片的支持力度。這信號很明顯:美國越是卡脖子,中國越是要憋著一口氣自己干出來。
特朗普這波“先讓步后翻臉”的操作,把中美技術博弈推到了一個新高潮。他的算盤打得挺精:通過控制全球供應鏈,既能限制中國的發展,又能給美國企業爭取點喘息空間,還能順便安撫國內的強硬派。可這招也不是沒風險。美國企業本來就靠中國市場吃飯,這么一折騰,市場不確定性加大,股價嘩嘩往下掉,國內支持率也開始晃悠。
從中國這邊看,特朗普的反復無常其實也在逼著中國加快腳步。過去幾年,美國的制裁已經讓中國意識到,核心技術不能老捏在別人手里。這次AI芯片的事兒一出,估計國產替代的步伐還得再提速。不過話說回來,短期內要完全擺脫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也不是件容易事兒。中國企業得咬牙扛住壓力,還得在全球市場上找新的突破口。
國際社會對這事兒反應也不一樣。韓國、日本這些半導體大國暫時保持中立,沒急著站隊美國。歐盟那邊更傾向于觀望,畢竟他們也不想供應鏈亂成一鍋粥。倒是馬來西亞和泰國有點急眼了,紛紛表示要跟美國談談,別把他們的經濟拖下水。
再說回特朗普的政策邏輯。這家伙一直喜歡“極限施壓”,先把對手逼到墻角,再談條件。可這次中國的態度明顯硬了不少,擺出一副“奉陪到底”的架勢。中美這場博弈,已經不是簡單的貿易戰了,而是技術、供應鏈甚至是全球影響力的全面較量。特朗普想靠一招制勝,恐怕沒那么容易。
中美關系走到今天這一步,注定不會風平浪靜。特朗普的政策忽松忽緊,像過山車一樣,讓全球市場都跟著提心吊膽。中國這邊被逼到墻角,退路不多,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沖。未來幾年,技術博弈肯定還是主旋律,全球供應鏈也少不了震蕩。到底誰能笑到最后,還得看雙方怎么出牌。這場戲,才剛開了個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