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
特朗普政府原本所說“對等關稅”將會在在本月9日結束談判,但事到臨頭美國又改了,而且對中國的態度也截然不同。根據美國媒體的說法,特朗普原本耐心已經耗盡,在7月初準備向100多個國家發出“加稅通知書”,告訴他們現在要有麻煩了。但到了最后一刻,面對特朗普的威脅,多國采取的辦法仍然是拖延,根本不和特朗普進行正面談判。按照4月份的“經驗”來看,特朗普未必能抵擋得住對全球加稅沖擊。
美元美債美股在第一輪風波中很慘
果然在6日,美國方面又改變了口風。美財長貝森特在接受采訪時表態稱,當前他們通知的關稅并不是說要在9號當即生效,美國決定再給所有國家20天的考慮時間,到8月1號才生效。對于沒有及時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他們也就準備好繼續面對4月份的關稅水平就行了。記者質疑美國這么做的舉動是不是又一次“拖延承諾時間”,但貝森特堅決不承認,稱他們如此做是為“極限施壓”,給所有國家最大的壓力讓他們走上談判桌。
貝森特接受采訪
讓記者出乎意料的是,貝森特、特朗普在這次關稅談判中不僅沒有把中國作為“主要目標”,甚至最后提都沒有提。他聲稱這次主要針對的是“我們沒有太多貿易往來 的小國”,這些國家壓根也沒有聯系過美方,所以他們必須得到“警告”。除此之外還有18個重要貿易伙伴,占美國貿易逆差的95%的國家一直在“拖延這件事”。美國媒體認為特朗普和貝森特沒有提到的中國應該在這一行列,但這次美方并未有特殊動作,向中國“放狠話”等等。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名單
當前報道認為,特朗普沒有做好在關稅問題上和中國與其他國家“兩線作戰”的任何準備。 4、因為4月份他們已經這么做過,美國試圖通過加征關稅等手段,迫使制造業回流本土或轉移至其他國家。然而,現實卻給美國上了一課。美國消費者發現,從日常用品到高端電子產品,許多商品若要避開“中國制造”,要么價格大幅上漲,要么質量難以保證。比如,美國零售商協會的調查顯示,貿易戰期間美國企業也深受其害,大量依賴中國零部件的美國制造商面臨成本飆升、供應鏈斷裂的困境。
4月份白宮的政令
所以貝森特到最后決定先“放過中國”可不是出于什么善意,而是被打疼了。另一個原因是沒有人幫助他們對付中國,從拜登到特朗普時期,各國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愿輕易卷入大國之間的紛爭。美國過去試圖拉攏盟友共同對中國施壓,但效果不佳。歐盟、日本等傳統盟友在權衡利弊后,并未完全跟隨美國的步伐。歐盟與中國保持著緊密的經貿合作,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盟企業在中國的投資規模龐大,日本也意識到與中國的經濟互補性,沒有選擇“動手”,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只能將對華不切實際的幻想放一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