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臺灣的醫療服務
今天中午在朝陽門和一位朋友吃飯。他剛從臺灣回來,送別了罹患癌癥多年的舅舅。
當年,他舅舅在美國得了癌癥,可是美國醫生始終治不好,總是化療,結果適得其反,加速了癌癥進展。
怎么辦?
2016年3月,舅舅說,去臺灣。這位朋友從大陸過去,陪床。
首先他們去了榮民總醫院,臺灣最好的醫院之一。看完病,醫生立刻收治舅舅住院。并沒有要錢。住進去,醫生是和藹的,護士是體貼的,那種護理和客氣,遠遠超過了北京人的想象力。
北京人是見過世面的,可就是沒見識過臺灣醫生和護士的和藹和客氣。這位朋友感慨地一道一道的。
臺灣,人與人的溫度,永遠在體溫之上。
兩周后,直到要出院,人家才來結賬。(如果病人跑了呢?或者死活不付賬呢?)
2、臨終關懷是免費的
住院期間,病人家屬問,要不給舅舅打點營養藥吧,靜脈滴注什么的。這個要求,通過護士轉達給醫生,醫生客氣地說:這樣不好,病人本來腎臟就快衰竭了,不要打營養藥,他受不了。
如果在大陸的某些醫院,那就不好說了。病人要營養藥?那就給吧。要多少給多少,多多益善,病人需要,花錢就行。干嘛要拒絕富有的病人的要求呢?
榮民醫院也看不好,舅舅轉到另一家專業癌癥治療中心。
剛進去,一位美麗的女士出現,問是否需要臨終關懷服務。“病人衰弱如此,還是需要有人聊聊天的,可以嗎?”
北京家屬們當場怒了:這時候了,你還想賺錢!
這位女士微微一笑:我們的服務,不用錢。我們真的只是想關懷病人,陪他走完人生最后旅程,只是我們醫院的標準服務,是慈善服務。
3、醫院本身沒有什么利潤
是啊,我們這邊的人太防著彼此了。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各種運動,大陸人之間,已經沒有人與人的基本信任。
終于,朋友在臺灣的這位舅舅故去了。家屬大批從大陸趕去臺灣吊唁。醫院問,你們要什么服務,是佛教人士嗎?是道教人士嗎?我們都可以配合。用什么法器,做什么道場,可以。
家屬結賬了,有點不解,問醫生,藥品和住院似乎不貴啊,好幾周,才2萬元多元?
兒科主任(和這位癌癥病人是故舊)說,我們確實不會收昂貴的藥品和診療服務,我們有停車場,有收費;有樓下的大食堂,可以收費,還有其他物業收入。醫院,本身沒什么利潤。
不可理解。
4、真正的善良
更不可理解的,是買地瓜。
一位家屬去醫院門口買烤地瓜。很便宜。前面有位女士也在買,是臺灣當地人。這位女士對買地瓜的人說:“先生,你的地瓜很好吃,我先生很喜歡。他說,什么也吃不下,就是能吃幾口地瓜了。也許他活不了太久,他讓我把一些吃的,轉送給你,反正他也吃不了。”
這位家屬看到,賣地瓜的人,和這位女士,兩人眼中都在流淚。家屬心中一驚:這不會是兩個人設局要欺騙我什么吧?
大陸人本能都會這么想。
不是。兩人客氣了一番,女士走了,賣地瓜的人留下禮物,擦拭眼淚,繼續帶著微笑問這位家屬:您要幾個地瓜?
大陸的這位家屬,呆了。
你以為臺灣不行了?你懂什么呢?你走的地方還不夠多,看的世界太不夠廣。
你以為人均10萬美金的GDP就是贏家嗎?你以為100萬元/米的房地產就是贏家嗎?你以為人家衰落了嗎?
不是,臺灣遠遠不是衰落,她是儒雅的,是可愛的,是可敬的,她的路,還長著呢。
5、臺灣與上海的真實差距
2016年臺灣GDP 3.7萬億人民幣,財政收入4800億;2016年上海GDP 2.7萬億,財政收入6400億。臺灣人口2350萬,上海人口2400萬,兩者基本相同。臺灣不但解決看病免費、12年教育,而且其他福利也遠比大陸高得多;更要命的是臺灣還要養幾十萬軍人,真不知道臺灣是怎樣做到如此。
6、醫保制度比美國更先進
臺灣的人均年收入在2—3萬美元左右,相當于人民幣18萬。臺灣1988年后,大力推動“高福利社會”建設,建立起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60歲農民,均可以得到與教師、公務員一樣的退休金。大學畢業由政府發放租房補貼,結婚購買房子由政府擔保30年免息貸款,結婚后生孩子由政府發放營養補貼和工資,幼兒園到國中的費用,均有政府承擔,中午的午餐,一般是三菜一湯,由政府承擔。
有人說,臺灣的福利是世界上最好的,全民醫保制度比美國更先進、更超前。(選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