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個自古以來就狼子野心的國家。
2025年7月6日,日本天皇德仁在 “七七事變” 88周年當天飛抵烏蘭巴托,這場為期8天的訪問被精心設計成 “陰陽雙面”:上午在戰俘墓地為1700余名關東軍亡魂獻花默哀,下午卻在那達慕大會與蒙古政要共飲馬奶酒。當德仁聲稱要 “銘記戰俘苦難” 時,東亞地緣格局正因這場跨越80年的 “掃墓之旅” 暗流涌動,靜夜史認為這既是對歷史正義的公然踐踏,更是日本借俄烏亂局在中俄后院的戰略投機。
那么,日本到底包藏著什么不為人知的禍心,靜夜史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祭奠戰犯:用 “受害者敘事” 篡改侵略歷史
否定并篡改歷史,是日本右翼勢力的保留曲目。
1945年8月,蘇聯紅軍橫掃中國東北,60萬關東軍如鳥獸散,其中1.4萬人被押往蒙古勞改營。在零下40度的烏蘭巴托,這些曾在中國土地上燒殺搶掠的侵略者,成了修建蒙古國立大學、國家劇院的奴隸勞工。檔案顯示,戰俘營日均工作時長超16小時,缺糧時只能靠啃食凍土豆充饑,1700具尸體最終被草草埋入郊外凍土,至今仍有遺骸因 DNA 風化無法辨認。
在地球人看來,這是侵略者的罪有應得,是日本帝國主義最好的懲罰。然而日本右翼卻將這段侵略鐵證扭曲為 “日本受害史”:蒙古國立大學磚墻上的日文刻痕,被旅行社包裝成 “悲情打卡地”;右翼政客甚至叫囂 “關東軍戰俘遭遇堪比南京大屠殺”。德仁在記者會上刻意回避 “侵略”“戰犯” 等關鍵詞,只談 “客死他鄉的日本人”,這種選擇性記憶的背后,是日本企圖將1931-1945年的亞洲侵略史,偷換為 “軍國主義受害者敘事” 的卑劣圖謀。當靖國神社的幽靈附身在烏蘭巴托的慰靈碑上,中國、韓國等受害國當年的血淚,正被日本用 “反思” 的糖衣包裹成新的謊言。
二、插足蒙古:俄困烏戰下的 “下腹部” 突襲
因為剪不斷理還亂的地緣沖突,日本和俄羅斯在西太平洋進行了長達幾個世紀你死我活的廝殺。雖然二戰后,戰敗的日本被美國全面掌控,但日本與俄羅斯的矛盾從未消弭,所以但凡有點機會,日本必然會在俄羅斯的薄弱處狠插一刀,以期在南千島群島等問題上贏得先機。
俄烏沖突持續三年,俄羅斯在東歐陷入消耗戰,日本趁機將蒙古視為 “戰略突破口”。這個被稱為 “俄羅斯下腹部” 的內陸國,如今已成為日本 “北方戰略” 的關鍵棋子:累計30億美元投資覆蓋煤礦、稀土全產業鏈,新簽的稀土開發協議直指蒙古境內120萬噸重稀土儲量;成吉思汗機場擴建工程中,日資占股達45%,其跑道設計可直接起降C-130運輸機。
在靜夜史看來,日本的算盤暗藏雙重殺機:
- 一是牽制俄羅斯:借蒙古與俄西伯利亞鐵路的地緣聯系,在南千島群島(日稱 “北方四島”)問題上施壓。2025年5月,日本已向蒙古提供1.2億美元 “軍事互信基金”,換取俄軍在蒙邊境動態情報;
- 二是割裂中俄聯系:通過 “第三鄰國” 戰略,試圖在中俄之間構建 “緩沖帶”。蒙古雖70%煤炭出口日本,卻仍需依賴中國二連浩特鐵路運煤,這種 “經濟日本化、交通中國化” 的矛盾,正是日本試圖放大的地緣裂縫。
三、染指北方:從蒙古草原到中國邊境的戰略包抄
因為蒙古在地緣上就是橫在中俄之間的楔子,所以當日本通過蒙古猛踹俄羅斯下腹部,自然也會對中國的側背造成巨大威脅。
蒙古與中國接壤的4700公里邊境線,覆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戰略方向,日本染指蒙古的終極目標,是構建對華 “北方遏制弧線”。2025年6月,日蒙簽署《稀土聯合開發備忘錄》,日本承諾幫助蒙古建設提煉廠,實則企圖打破對中國稀土加工的依賴;同期,日本自衛隊與蒙古軍隊在肯特山舉行 “反恐聯合演習”,演習區域距中國邊境僅80公里。
從地圖上看,這種布局與日本在東海、南海的動作形成呼應:當德仁在那達慕大會舉杯時,日本 “出云號” 航母正率編隊穿越宮古海峽,其搭載的F-35B戰機已在關島完成針對臺海的模擬攻擊演練。南北聯動的戰略圖謀,暴露出日本借俄烏沖突空檔期突破戰后秩序的野心 —— 正如日本防衛白皮書所言,“要在中俄力量交接帶創造戰略支點”。
以實力破局:對 “畏威不畏德” 者的三重反制
古往今來的歷史一再表明,日本這個國家從來都是畏威而不畏德,其地緣冒險從來 “看拳頭不看道理”:1895年甲午海戰讓其認清清朝虛實,2012年中國航母入列才使其收斂釣魚島挑釁。靜夜史認為,面對德仁訪蒙背后的戰略惡意,需以三層組合拳亮明底線:
- 首先是軍事威懾常態化:在日本海組織年度實彈演習,2025年可派055驅逐艦編隊穿越宗谷海峽,用 “航行自由” 回應日本 “北方領土” 主張;
- 其次是經濟絞殺精準化:收緊氧化鏑、鋱等重稀土出口,日本80%的此類材料依賴中國。同時聯合俄羅斯切斷日本經蒙古的稀土走私通道;
- 最后是歷史清算國際化:推動蒙古將關東軍戰俘營遺址申報 “世界記憶遺產”,聯合韓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日本歷史修正主義報告,讓德仁的 “拜鬼之旅” 暴露于國際聚光燈下。
在靜夜史看來,烏蘭巴托的烤全羊宴終會散去,但日本對歷史的背叛與地緣的貪婪從未停歇。當德仁專機掠過蒙古草原時,東京正加速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其新增的 “反擊能力” 條款直指中俄。這場跨越80年的掃墓,本質是日本軍國主義幽靈的又一次出籠,唯有讓其再次體會 “實力即正義” 的現實,才能遏制這頭猛獸重走戰爭老路。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