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以前,做夢都想不到銀川會產海鮮!
一說到銀川的餐飲名菜,或者說有名的餐館,都是以牛羊肉原料和經營為主。本地廚師除了牛羊肉似乎就不會做其它菜了。雖然也有其它地方菜,可是卻成不了氣候,或者說消沉了,總體還是以牛羊肉為主。
有個流傳的銀川餐飲三字經說得好:銀川菜,貴以專,惜牛羊,味單調,手抓先,烤為上,次碗蒸,炒燴肉,稱斤售,羊肉串,滿街邊,羊雜湯(碎),扛把子,臊子面,家鄉味......
總之餐館里翻來覆去就是那幾道菜,感覺就是一個師傅教出來一般,去餐館吃飯,感覺都不知道吃什么了。但與此同時,銀川卻又是一個物產富饒之地,被譽為“魚米之鄉”,出產的瓜果蔬菜和肉類,品質一流。
一邊是豐富的烹飪原料,一邊卻是單調的菜品和烹調方法,這樣的反差,讓人感受到銀川有些奇葩。
并且這兩年,銀川范圍內也開始盛產“海鮮”了!
從賀蘭的水產“稻花蟹”和黃河大鯉魚冒頭,到永寧的白蝦亮眼,到如今的興慶區“蟹將軍”駕到,讓人不由驚嘆,原來銀川不但產海鮮(有好多品種的海鮮,比如說三文魚),還相當成功。這些都說明了在科技的加持下,銀川養殖海鮮規模化已經不是問題。
不久的將來銀川人能實現“吃海鮮自由”恐怕不是夢!
威記作為一名廚師,想到的卻是未來這些海鮮能否平替掉牛羊肉?
從價錢來說,旗鼓相當;從檔次來說,海鮮更顯高大上,吃128元的手抓羊肉還是吃128元的海鮮盆菜?從營養來說,海鮮略勝一籌;從烹調方法來說,海鮮的烹飪加工多樣性比牛羊肉多多了,可簡單可繁雜;從廚房操作上來說,海鮮比牛羊肉簡單多了......
所以,“手抓羊肉”,該讓位了!
不過有個前提,那就是廚師的意識和做菜觀念就需要提高了!簡單來說就是學習!
本地做菜喜歡辣爆,重用調料,喜歡用極細辣椒面,無他,就是因為上色好看,從面食類的炒燴面,到炒菜中的炒燴肉,好像離開極辣椒面就不會炒了一般。
而海鮮用辣爆,雖然好吃,卻失掉了海鮮最大的特質那就是“鮮”。
海鮮的烹飪卻需要截然不同的思路。海鮮講究的是鮮、嫩、原汁原味,過度使用辣椒反而會掩蓋食材本身的清甜。就拿永寧的白蝦來說,最簡單的白灼蘸醬油,或是蒜蓉清蒸,就能讓人嘗到黃河水滋養出的獨特甘甜;而賀蘭的稻花蟹,若是用本地傳統的辣爆手法,恐怕會糟蹋了蟹黃特有的醇厚。
威記曾在南方學過廚,深知海鮮烹飪的精髓在于“減法”——少用調料,突出本味。但銀川的廚師們習慣了濃墨重彩的牛羊肉烹飪,突然轉向清淡鮮美的海鮮,難免會有些無所適從。比如,本地廚師做魚,總喜歡先油炸再紅燒,可海鮮的魚類若是這么處理,肉質就會變得干柴,失去油脂的豐腴口感。
如今,日漸隆盛的銀川的海鮮市場也在倒逼餐飲創新——食客們不再滿足于千篇一律的辣爆羊肉,開始追求更豐富的味覺體驗。銀川餐飲做好接住這波富貴的準備沒有?
未來,銀川的餐飲或許會迎來一場吃“海鮮潮流”。但這場潮流命能否成功,關鍵還在于廚師們能否跳出傳統的思維定式,真正理解并駕馭這些新興的食材。畢竟,海鮮再鮮美,若沒有合適的烹飪手法,終究難以撼動牛羊肉的“霸主”地位。
而一旦突破這一關,銀川的餐飲格局,或許會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不再是“手抓羊肉”的天下,而是海鮮與牛羊肉并駕齊驅,甚至更勝一籌的繁榮景象。
有人會說,銀川人就好這一口,變都吃不慣,所以餐飲也是沒辦法,只能守舊。可能這部分人忽略的是,如今銀川290萬人,還有多少老銀川?
所以,未來銀川餐飲如何,拭目以待!
這里是寧夏!發現寧夏之美,感受寧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翻起塵封的記憶,記錄寧夏的人文歷史!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