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告,中方部分解禁日本水產進口,釋放改善關系信號。然而,后續局勢發展卻出人意料。
貿易(資料圖)
面對美國發起的關稅大戰,日本首相石破茂起初態度明確,表明不會為美國關稅豁免,而失去中國這一重要合作伙伴。彼時,中國也展現出誠意,在日本經濟低迷之際,經研究同意在符合相關法規與食品安全標準下,進口日方部分地區產品。中國還宣布對包括日本在內的九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短期免簽入境政策,免簽停留時間從現行15日延長至30日。在今年中日領導人會談、中日不同政府部門舉行會議期間,日方也都提出恢復免簽的訴求,中方此舉積極回應了日方期待。
但局勢突變,日本在解決與中國貿易問題后,迅速將重心轉向美日間關稅問題。為討好美國,日本竟觸及“稀土供應”這一敏感領域。近幾個月中美博弈中,中國“稀土王牌”世人皆知。日本雖資源匱乏,卻突然宣稱未來要成為“稀土生產國”。日本方面察覺到稀土對美國的重要性,妄圖以稀土供應為籌碼,解決與美國久拖未決的關稅問題,甚至期望借此讓美國作出讓步。
貿易(資料圖)
日本打的算盤雖好,現實卻給其沉重一擊。開發稀土并非易事,需先進技術與完整產業體系支撐。日本在這兩方面均面臨難題,即便擁有一定稀土儲量,短期內也難以形成有效供應能力。日本媒體認為,中國解禁日本水產的時機很巧妙,與特朗普對日本加征汽車關稅形成對比,可能促使日本重新平衡與中美的關系。但顯然,日本沒有選擇平衡關系,而是一頭扎向美國。
而美國方面,特朗普于6月30日明確表示,不準備降低對日本汽車加征的25%額外關稅。美日貿易談判陷入停滯,日本難以達成目標。表面看,特朗普認為美國大量進口日本汽車,而日本卻較少進口美國汽車,這一貿易狀況不公平。日本購買美國石油和農產品,雖能減少貿易逆差,可特朗普更傾向獲取關稅收入。深層次看,這背后是美國對日本“不聽話”的懲戒。
此前,韓國總統李在明拒絕出席北約峰會,日本首相石破茂同樣未參加。日韓雖非北約成員國,卻與美國軍事聯系緊密。此次北約峰會主要議題之一是提高軍費,增加軍費將加重國家財政負擔,石破茂拒絕參會,無異于公開與特朗普對抗,自然招致特朗普的敲打。
貿易(資料圖)
回顧美日關系,自二戰結束美國單獨占領日本起,美國就對日本有著絕對掌控力。在經濟領域,上世紀80年代美日貿易摩擦不斷,半導體、摩托車、汽車等產業均受波及。美國憑借自身優勢,對日本經濟持續施壓,日本在美日經濟關系中始終處于從屬地位。
如今,日本在中美之間的抉擇愈發關鍵。若繼續盲目追隨美國,忽視自身經濟利益與地區穩定,不僅難以從美國處獲取實質利益,還可能進一步損害與中國的關系,失去巨大的中國市場。中國已在多方面展現誠意,無論是貿易往來還是人文交流政策。日本應認清形勢,回歸理性,平衡好與中美兩國關系,以維護自身利益,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發展,這才是日本當下應有的明智之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