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湖北十堰遭遇罕見強對流天氣。當日16時42分,十堰市氣象臺緊急發布紅色預警:牛頭山黃家尖區域監測到13級(37.8m/s)極端陣風,預計城區將出現10-12級陣風并伴隨冰雹。
就在這場氣象"風暴眼"中,多位市民用手機記錄下震撼一幕——湛藍天空突然裂開巨型旋渦狀云系,云層如巨型漏斗般急速旋轉,仿佛科幻電影中的時空通道。
據現場目擊者描述,16時30分許,城區上空原本分散的積云突然呈現螺旋狀聚集,在20分鐘內形成直徑超500米的漩渦云結構。氣象資料顯示,這種罕見的"中尺度氣旋"正是強對流天氣的典型特征,其形成與局地熱力不穩定和強垂直風切變密切相關。
狂風過境時,城區多處發生險情:北京路沿線20余棵梧桐樹被連根拔起,部分路段交通臨時中斷;人民商場戶外廣告牌遭掀翻,碎片散落長達百米;五堰步行街遮陽棚集體傾倒,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截至當日18時,氣象部門共監測到8次短時強風,最大瞬時風速達14.2m/s(相當于7級風)。
目前,十堰市已啟動三級應急響應,出動300余名搶險人員清理路障。氣象部門提醒:盛夏季節需特別警惕"局地強對流",市民若發現天空出現乳狀云、滾軸云等異常云系,應立即進入堅固建筑物內躲避。
旋渦云如何形成?有哪些影響?
超級單體雷暴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天氣系統,而漩渦云實則是識別這種雷暴的重要標志。當超級單體雷暴內部的上升氣流與下沉氣流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時,會在云頂形成一種獨特的旋轉結構,這就是漩渦云實。
這種旋轉結構的形成機制復雜。上升氣流攜帶溫暖、潮濕的空氣上升,在上升過程中冷卻凝結,形成雷暴云。同時,下沉氣流則是由降水冷卻的空氣下沉形成。
在超級單體雷暴中,上升氣流非常強勁,并且具有旋轉的特性。當上升氣流遇到下沉氣流的阻擋時,旋轉的上升氣流會進一步增強,并在云頂形成明顯的、可觀測的旋轉結構,即漩渦云實。
漩渦云實的出現通常預示著該雷暴系統可能帶來嚴重的災害性天氣。超級單體雷暴往往伴隨著巨大的冰雹、破壞性的龍卷風、強降雨以及強烈的陣風。
因此,氣象學家通過監測雷達圖像和衛星云圖來識別漩渦云實,以便及早預警,幫助公眾做好防災準備,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總之,漩渦云實是超級單體雷暴的一個關鍵特征,它反映了雷暴內部復雜的動力過程,也是預報員判斷雷暴強度和潛在威脅的重要依據。理解漩渦云實的形成機制和它所代表的危險性,有助于提高我們對極端天氣的認知和應對能力。
旋渦云出現,應該如何保護好自身安全?
近段時間,我國多地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不少地方突然出現罕見的大風暴雨等極端天氣,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嚴重威脅了人們的生活安全。那么旋渦云的出現,應該如何保護好自身安全?
一、提前預警,防患未然,氣象預警是防御災害性天氣的第一道防線。 每日關注氣象部門(如中國天氣網、地方氣象臺公眾號)發布的天氣預報,了解未來天氣趨勢。
不僅如此,還需要儲備應急物資, 提前準備包含手電筒、備用電源、飲用水、急救藥品等的應急包,以備不時之需。
二、戶外避險,牢記要點,當身處戶外時, 嚴禁在廣告牌、臨時建筑、大樹下停留,這些場所容易發生倒塌或墜落危險。 優先選擇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如商場、學校),或地下空間(如地鐵、防空洞)進行躲避。
倘若如無法找到上述安全場所,可選擇低洼區域的背風面蹲坐,并用書包/坐墊等物品保護頭部。
三、室內防護,加固安全, 關閉所有門窗,并用膠帶在玻璃窗上貼"米"字型,以增強玻璃的抗沖擊能力。 遠離玻璃幕墻、落地窗等危險區域,防止玻璃破碎造成傷害。不僅如此, 將盆栽等易墜物品移至室內地面,避免高空墜物風險。
四、面對特定場景,應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駕車時: 立即駛離高速公路,進入服務區停車場,車內人員遠離窗戶蹲坐。
山區居民: 提前轉移至村委會指定的避險點,切勿在窯洞、土坯房內躲避,這些建筑結構抗風能力較弱。
農田作業: 立即停止所有戶外勞作,并將農機具倒置固定,防止被強風吹走。
特別提示
中國氣象局數據顯示,我國98%的龍卷風發生在5-9月,其中江蘇、湖北、湖南為高發省份。建議下載"國家預警信息發布"APP,可接收方圓50公里內的精準預警信息。
請記住,當看到天空呈現"綠灰色"且云層底部有旋轉碎云時,說明災害性天氣即將來臨,必須立即采取避險措施。
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助您更好地應對災害性天氣,保障自身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