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達摩財經
又有險資舉牌上市公司。
7月3日,華菱鋼鐵(000932.SZ)發布公告稱,信泰人壽通過傳統賬戶保險責任準備金增持0.01%公司股份,均價為4.84元/股,價格合計334萬元。
信泰人壽表示,其增持華菱鋼鐵是基于對公司前景的看好及其價值的認可,支持公司做強做優,并分享其未來發展的長期紅利。自今年1月開始,信泰人壽便通過二級市場增持華菱鋼鐵,此次增持后,信泰人壽的持股比例已達到5%,觸及舉牌線。
此后兩個交易日,華菱鋼鐵股價連續上漲。截至7月7日收盤,公司股價達到5.14元/股,總市值約為355億元。
今年以來,險資對上市公司的舉牌趨于頻繁。公開信息顯示,截至7月3日,年內險資共舉牌上市公司19次,舉牌次數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從行業角度來看,險資舉牌的上市公司大多屬于銀行、環保、交通運輸等行業,其中H股銀行股被舉牌次數最多,年內共有8次。與其他行業相比,上述行業中的企業普遍具有估值較低、股息率較高、分紅穩定的特征,與險資長期限、穩健型的投資風格不謀而合。
此外,政策也是推動險資加速入市的原因之一。今年1月,監管部門出臺了具體方案,對大型國有保險公司的保險資金進入A股的比例和穩定性提出了可操作的考核標準,三年到五年周期的考核指標權重不低于60%。此外,金融監管總局也針對償付能力進行了規則調整,將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調降10%,進一步為險資“松綁”。
對于信泰人壽而言,政策利好只是推動其舉牌上市公司的因素之一。自2024年浙江國資入主以來,信泰人壽先后經歷了兩輪管理層“換血”,至今董事長、總經理之位仍懸而未決。值得注意的是,信泰人壽2023年和2024年年報目前還未披露。
多重因素交織之下,信泰人壽也在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押寶華菱鋼鐵正是其中之一。
信泰人壽舉牌背后
信泰人壽成立于2007年,是浙江首家民營資本險企,由巨化控股、浙江永利實業等9家公司聯合發起設立。
但在成立之后,公司持續虧損,2007年至2014年累虧18億元。信泰人壽的業績狀況也讓昔日抱團的股東們暗生嫌隙。2013年,時任總裁鄭秋根受到內部股東舉報,最終因涉嫌違規挪用保險資金,被檢察院批準逮捕。不久之后,原董事長馬佳也被撤換。
2014年,信泰人壽的前三大股東浙江永利、北京九盛、浙江華升的大部分股權被質押給了包商銀行,包商銀行成為信泰人壽的實際控制者。2018年,鄒平笙成為公司董事長。不過,本應幫助公司走出低迷業績的鄒平笙卻將信泰人壽帶入更大的危局之中。
隨著明天系的暴雷,2020年信泰人壽再度迎來股權變更,天津大田供應鏈、遠洋資本、景成新能源等7家公司成為其新股東。但在2024年,上述新進股東全部出現在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名單中。同年6月,鄒平笙被撤銷任職資格,并被終身禁止進入保險業。
2024年,信泰人壽易主浙江國資,物產中大成為公司新任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33%。股權結構的優化為信泰人壽帶來了一線光明,但該公司此前依賴低費率銷售爆款保險產品的經營方式,或將讓公司持續背負壓力。
據2023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信泰人壽2023年上半年凈虧損4.63億元,此后7個季度再未披露業績數據。從保險業務收入上看,公司的發展情況并不樂觀。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信泰人壽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529.9億元、227.43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1%、4.9%。
保險業務收入下滑,信泰人壽開始將目光投向投資業務。據同花順iFind數據,在華菱鋼鐵外,信泰人壽還持有浙商銀行、北京銀行、愷英網絡、北新建材、白云機場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其在浙商銀行和北京銀行的持股比例最高,分別為4.62%、4.70%。
不過,信泰人壽未來繼續投注資本市場的空間可能有限。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1.78%。而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通知,上季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超過100%但低于150%的險企,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不得高于上季末總資產的20%。
截至今年6月末,信泰人壽權益類資產占一季度末總資產的比例為19.07%,已接近監管紅線。
為何選擇華菱鋼鐵?
華菱鋼鐵的前身成立于1958年,1997年時改組為股份制公司,同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為湖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實控人為湖南省國資委。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湖南省國資委控制公司45.75%的股份。
身處鋼鐵行業,華菱鋼鐵向來分紅慷慨。2024年,公司現金分紅6.91億元,占年內凈利潤的33.99%,同比提升了2.7個百分點。此外公司還表示,2026年后,公司在環保領域的資本性開支預計將有所下降,分紅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
但從股息率上來看,截至7月7日,華菱鋼鐵的股息率(TTM)僅約1.95%,與之相比國內銀行業的股息率通常在3%以上,H股銀行業的股息率還會更高。這意味著險企信泰人壽投資華菱鋼鐵,或存在更多考慮。
目前,華菱鋼鐵及其所在的鋼鐵行業呈現出又一次“困境反轉”的征兆。
鋼鐵行業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供需兩端的波動、原料燃料價格的變動均會影響行業的業績水平。2015年前后,鋼鐵行業整體低迷,華菱鋼鐵也陷入巨額虧損,一度籌劃重組“保殼”。直到2017年供給側改革以及高端化轉型取得成效后,公司才恢復盈利。
2022年后,成本上升疊加地產行業轉冷,讓鋼鐵行業再度陷入低迷,華菱鋼鐵的業績也持續下滑。2022年至2024年間,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86.37億元、1644.65億元、1446.8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3.79億元、50.79億元、20.32億元。同時,華菱鋼鐵的股價也呈下跌趨勢,2022年初至2024年底期間累計下跌18.20%。
到了今年,鋼鐵行業或再度迎來轉機。華創證券研報顯示,今年以來,主要原燃料價格持續回落,鋼廠成本端降幅較為明顯,為鋼材利潤提供一定保障。因此,鋼廠盈利水平有所修復。
同時,“反內卷”成為國內政策關注重點之一。本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多重因素疊加,鋼鐵行業股價開始回暖。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7日為止的一個月期間,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指數累計上漲6.29%,遠超同期滬深300的2.35%。華菱鋼鐵的股價同樣大幅上漲,近一月漲幅達10.30%。
在此背景下,華菱鋼鐵開始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今年以來,公司已6次接待投資者調研。公司的股東名單中同樣出現了多家金融機構的身影。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信泰人壽、瑞眾人壽以及中國人壽三家保險機構均位列公司前十大股東,建信金投、中證500ETF、華泰柏瑞富利A同樣處于公司前十大股東之列。
與2024年末時相比,今年重倉華菱鋼鐵的基金數量大幅提升。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共有73支基金重倉華菱鋼鐵,環比增長了92.11%。同期,上述基金的持股總市值達到14.35億元,環比增幅達263.19%。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