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在代表西語電影最高榮譽的戈雅獎上,西班牙電影《47路巴士》橫掃了第39屆的全部提名,并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5項大獎。
經由上海國際電影節“世界萬象”展映單元,我二刷了這部西班牙年度電影,一個簡單粗暴的感受是,可以把它看作西班牙版的《我不是藥神》。
不過,相比于文牧野初出茅廬的成名作,《47路巴士》更加成熟,也更具層次,導演兼編劇之一的馬塞爾·巴雷納本就擅長拍攝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故事,而這部40多年以來最賣座的加泰羅尼亞語電影,同樣來自真實事件改編。
巴塞羅那郊區原是移民聚集地,無人問津,斷水斷電,居民上下山只能徒步。縱然基礎設施嚴重缺乏,市政廳卻以各種理由推脫,不肯增設公交線路。47路公交司機曼諾洛·比塔爾忍無可忍,決定用行動改變所在社區的命運。
從批片引進的角度,雖然西語電影較少見諸國內銀幕,但該作對于制度性歧視、社會公平和歷史創傷的刻畫,足以令大多數中國觀眾共情;其完成度之高,更令我毫不擔憂它做院線發行的市場前景。
不同于近年我國電影對現實題材的處理,《47路巴士》的主題并不扁平,而是被西班牙20世紀的歷史縱向貫穿。就像片首女聲旁白交代的那樣,這個故事不僅關乎她的家庭,也關于她的鄰里、她的城市和她的國家。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來自安達盧西亞和埃斯特雷馬杜拉特區的難民,為了躲避戰后的饑荒與地主的壓迫,大量涌入巴塞羅那、巴斯克、馬德里等經濟發達的工業城市,巴塞羅那東北郊的男爵塔便是聚集地之一。移民遷徙至此,在市郊購買土地,用水泥木板自建房屋。
|曼諾洛和妻子在巴塞羅那移民聚居的邊緣社區男爵塔的生活
影片的第一幕,便是一場扎實的生存危機:軍政府的警察騎著高頭大馬,天剛亮就趕來搞強拆。當時的法律規定,新建的棚屋破曉前必須有頂,否則當局就可以將其拆除。
鏡頭在表現國家機器的壓迫感時,用了兩個停頓。
一處是警官奧爾特加的側臉特寫,執法隊伍不緊不慢地行進,而另一邊的移民卻在緊鑼密鼓地蓋房,它暗示了節奏完全由前者掌控——不管他們什么時候到,只要看不到屋頂,就隨時可以砸毀未完成的棚屋,令后者的一夜勞動前功盡棄。
另一處是警察令移民們停手時,大家便立刻放下活計,統統靠邊站了,而仍在動工的曼諾洛則被奧爾特加喊出來單獨問話。
兩人的對話非常有意思,當主人公質疑奧爾特加聽口音也不是本地人時,奧爾特加回了三個字——“比你是!”
姜文曾經提到,好的電影臺詞需要琢磨,不能像白開水一樣,而奧爾特加此處的回應就屬于這類好臺詞,它完全不是在講理,卻令人無法繼續辯駁——畢竟前者連房頂還沒蓋好,后者已經披上一身制服。
緊接著,奧爾特加便以“維護法律”為由砸毀了尚未加頂的棚屋。在這種極端壓力下,曼諾洛意識到,大家分別蓋房子,天亮前誰也蓋不完,但大家集中力量每夜蓋一戶,就能把所有人的房子相繼蓋起來。
得益于這一提議,人們保住了男爵塔,并在此后將棚屋升級換代,形成社區。電影中段,當奧爾特加作為不速之客再次造訪曼諾洛家時,還專門指著頭上說了一句略含恐怖意味的話——“這確實是個屋頂。”
當然,有了立錐之地,不代表移民可以真正立足。
電影中有一處細節,當曼諾洛叼著煙斗站在公交站牌等車,他身后是一張克魯伊夫的海報。這位后來的巴薩教父,在上世紀70年代末正是巴塞羅那最耀眼的城市名片。
而在公交車上,戴眼鏡的律師跟他訴說前一天巴薩的比賽時,主人公卻回了一句:“我是梅里達的球迷。”這樣一個足球范疇區分主隊的細節,暗示了作為移民的他與這座城市無法彌合的距離感。
在《47路巴士》中,墻上的霉斑出現了三次。
霉斑第一次出現時,曼諾洛用家庭合照將它遮了起來;第二次出現,它在墻壁繼續擴大,直到滲出相框;最后一次出現時,它已經覆蓋了整個相框范圍。
無法掩蓋的霉斑,既象征著困境的如影隨形,也喻指被擱置的問題終會浮出水面。
男爵塔雖然成了巴塞羅那的釘子戶,但管理者巴不得他們自生自滅。這里終日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挖掘基本靠手,不僅停水停電是常態,翻山越嶺更成了居民外出的必修課。
電影后段,當曼諾洛向巴士公司的工會主席申請開線路時,指著巴塞羅那地圖之外的部分說道:“男爵塔是巴塞羅那的一個社區,但你在地圖上找不到。”
1978年,身為47路公交車司機的曼諾洛·比塔爾劫持了自己工作的班車,載客駛進男爵塔,用行動證明公交可以開上山。他的匹夫一怒,不僅令男爵塔終于開通了站點,也令其他郊區一起納入交通版圖,徹底改變了這座城市。
電影還原了這位社區英雄“搞事情”的因果,當他通過正當途徑申訴困難、申請線路時,遭遇了公職人員不計其數的踢皮球和漠視。
如棚屋街道過于狹窄,公交車進不去;如道路未經修繕,存在安全隱患;如在偏遠地帶開設站點,十分不經濟;如現在不是選舉周期,沒人關心這事。
對住在市區里的人來說,他們既不知道男爵塔在哪兒,也不知道這種地方誰會想去,因此在這里設公交站點毫無必要。
可對于“五環外”的居民來說,答案不言自明,她們白天下山為這座城市服務,晚上再長途跋涉趕回家——“誰會想去那里,是那些每天從山上下來的人。”
曼諾洛在47路工作了二十年,他在大部分時間里都在忍耐,片中促成人物弧光轉變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友菲利平的慘死。
小賣部老板菲利平死于一場火災,鄰里奮力救火,無奈水龍頭常規性地失靈,趕來的消防車由于不熟悉地形,卡在山腳下的大坑里,直到菲利平被燒得家毀人亡。
這場意外過后,主人公極為觸動,早年他蓋房缺錢,正是前者幫他買了水泥。
菲利平是男爵塔居民中具有知識分子傾向的一位,電影對他的著墨不多,但每一筆都很傳神。
其一,菲利平可以分辨不同方言。
其二,他會召集社區居民開會討論。
其三,去市政廳外墻涂鴉抗議。
其四,不定時用投影儀給大家放露天電影,雖然市區上映的是好萊塢大片,而他只能放老片。
作為小鎮的理想主義者,菲利平的日常抗爭如同飛蛾撲火般無奈。
電影第一次呈現曼諾洛進城上班時,碰到菲利平和卡車司機因為山腳的坑而吵架(也正是這個坑,后來擋住了消防車),司機用加泰羅尼亞語罵他,菲利平告訴他自己聽得懂。
雖然嘴上沒輸,但司機直接撂挑子,菲利平還得把水泥搬上去。曼諾洛走入巴塞羅那的繁華街區時,留下了菲利平不堪重負的背影。
這種知識分子與小市民相處的窘境,黃建新的“城市三部曲”里表現過,陳凱歌的《和你在一起》也表現過,王志文飾演的鋼琴老師和鄰居大媽因蜂窩煤堆放的頂牛,就與菲利平同卡車司機的拌嘴如出一轍。
涂鴉抗議過后,菲利平說要讓巴塞羅那看到男爵塔,要想辦法發光發亮,迎接他的便是一陣無妄的火光。同樣的反高潮敘事,在電影中還有多處,既充滿了不同尋常的戲劇性,又在拒絕煽情俗套的同時增加了真實感。
如曼諾洛和女兒談心時剛剛說出一句“你可以離開你出生時的土地,但那片土地永遠在你心中”,便被鄰居打斷,后者提醒他菲利平去涂鴉了。
如曼諾洛在議會廳才對著空氣發表了一番慷慨陳詞——“尊嚴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是水、電、交通、郵局、醫保和公共教育”——便因議員們的進入而膽怯離場,還被一個老邁的議員吩咐倒杯水。
如片尾警察將曼諾洛在大庭廣眾之下帶走時,上一秒山呼海嘯的居民,下一秒便集體陷入沉默。沒有揭竿而起的漫畫感,而是重復了《五人墓碑記》的劇情:內心深明大義,外在卻無動于衷。
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處理:如果人們有長期被壓迫的經歷,實際上是不敢反抗的。因為以卵擊石的代價,他們從上一輩起已經太熟悉了,這種感覺已經內化,內化到可以眼睜睜地看著“為眾人抱薪者”凍斃于風雪。
影片穿插了大量紀錄片素材
《47路巴士》中有一段點題的臺詞,父親告訴女兒不要進行無謂的犧牲:“你不知道他們怎么對待我們這些人。”
女兒的回復同樣擲地有聲:“我不知道我們這些人是什么。”
每一個后現代的隱患,都對應著前現代的源頭。要理解喬安娜的這一追問,得回到片中經由曼諾洛之口道出的佛朗哥名言——“你要么是長槍黨,要么就不是。”
面對那位衣冠楚楚、道貌岸然、措辭滴水不漏、實事一點不辦的職業政客,曼諾洛對佛朗哥的援引可謂神來之筆,它既調侃了前右翼政府雇員的華而不實,又暗諷了西班牙社會轉型的徒有其表。
西班牙雖然從軍政府轉入了民主制,但過渡時期撐臺的還是這些人,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轉型總要伴隨遺毒與陣痛,那些與獨夫妥協的歷史時間尤其如此。
縱觀世界現代史,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都是一個極為復雜的人物。
作為前西班牙元首,他周旋于德意英美之間,令西班牙奇跡般地遠離了二戰;作為手握重兵的法西斯分子,他在內戰中粉碎了西班牙的共和夢;作為長槍黨黨魁,他在戰后確立了威權政體,壓制了一切異見;但在晚年,他又親手培養了年輕的國王胡安·卡洛斯,令其接受民主思想,并將權力和平移交到國王手中。
一種觀點認為,佛朗哥在任內做了西班牙的“保姆”,他是西班牙君主立憲制的奠基人;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與沒有經歷過威權政體的歐洲國家相比,西班牙民主化后的社會問題之所以堆積如山,正是來自政治傳統上的路徑依賴,即佛朗哥長期執政帶來的政治腐敗、官僚主義和貧富差距,構成了西班牙社會轉型的負面遺產。
而對電影的主人公來說,他們的人生更多是被這類負面遺產吞噬,不同于年輕人少有歷史包袱,他們是被威權陰影籠罩的一代,他們飽含屈辱,但也愈加堅韌。
片中有一幕,女兒喬安娜埋怨為何當初不把房子建得離基礎設施更近,觀眾看到這里都會覺得她太不懂事,但實際上,那是她當時太小,不記得父輩如何憑借一磚一瓦白手起家,不知道移民群體面臨右翼鷹犬時的險象環生。
而主人公之所以不愿意離開生存條件艱難的男爵塔,除了這里是他們親手建起來的,也要歸因于刻骨銘心的歷史創傷:自己已經從故鄉被驅趕過一次了,如果繼續退讓,那種被侮辱的宿命似乎就難有盡頭。
No.6438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臧否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