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起事件已經吵鬧了有幾天了,輿論上一片倒的在批評鐵路部門。雖然也有官媒發文正名,但群眾現在哪能聽那個啊?所謂火上澆油了。
本來事件當時已經過去,問題也在當時已經解決,結果是好的。砸窗的小伙子沒被追究什么責任,批評教育那是不痛不癢,被砸的窗戶修復了,列車也恢復了行駛。
但是還是鬧這么大,說到底并不是什么別的原因,包括有的也從技術角度從規定角度去剖析,那都根本不是那個問題,而是在于鐵路部門后面回應的態度不好。
對,就是態度。現在旅客及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最不能忍的就是這個,就是你鐵路部門后來發情況說明的時候,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沒有把情緒價值給足。
如果能夠像同系統的成都火車站那樣,哪怕車站積水是強降水導致的,也依然表達了歉意。姿態很好,群眾看著很滿意。
即便不少人對體制內抱有成見,但是在有發文批評這種亂道歉(《成都火車站因強降雨致站內積水而道歉:現在的體制內有一種很不好的現象,就是不分青紅皂白的亂道歉》)以后,竟然還能有人站出來給成都火車站說話。
所以說, 態度很關鍵,態度很重要,態度決定一切。即便你錯得離譜,但只要態度足夠好,就能收獲輿論場的正回應。
如在司法案件的報道中就表現得尤為明顯,受害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總會抱怨“對方至今都沒有道歉”,而媒體也會將之放在標題,因為讀者對此非常敏感,確實能博人眼球增加閱讀量。
回到本起事件。事件發酵以后,鐵路部門后來發布了一長篇情況說明,洋洋灑灑不少字,但主要意思在說明自己的工作很到位、砸窗不應該。
給人的感覺就是,始終認為自己沒錯,始終嘴硬,始終擔心“破窗效應”——往后遇到類似情況,其他人有樣學樣,萬一鬧出更大事故怎么辦?
這屬于腦子轉不過來彎,一根筋,不熟悉輿論場的規則;屬于原則性過強而靈活性嚴重不足,“鋼鐵直男”無疑。
對錯已經不重要了,寫那么多給誰看?旅客和圍觀的群眾要的是你的解釋嗎?根本不是,你的解釋在人家看來那就是掩飾,連標點符號都不會信。
何況,這事也沒個對錯的標準,不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嗎?你認為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已經足以解決問題,還以為沒到破窗的時候,但人家認為你大量工作不足以解決問題,而且已經達成了破窗的條件。
如此爭論不休,到最后也沒個定論,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吵到最后,就成了為了吵架而吵架,然后情緒失控場面失控,鬧個一地雞毛。
所以還是那句話,人家要的是你的態度,是你低下頭認個錯,然后人家在精神上勝利了,然后就能安撫大家的情緒。
至于砸窗那件事不好說完全可以不提,即便你認為不對,或者按規定確實不對,又或者此風不可長,畢竟沒有造成嚴重后果,畢竟群眾有相反看法——只要提了,那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在回應的時候,就得考慮受眾的感受,撿人家愛聽的說,而不是自以為是、自說自話,但凡一意孤行,必定遭遇輿論的各種洪水猛獸,最后自己整了一頭包,何苦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