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烏克蘭情報局突然放話:50個老撾人要打著“人道主義合作”的幌子去“軍事合作”了。
有意思的是,這個平時低調得不能再低調的小國,偏偏在全世界都制裁俄羅斯的時候選擇"幫倒忙"。
老撾這是咋想的?為什么這時候當“出頭鳥”?
作者-水
這事兒不簡單
老撾不制裁俄國,反倒幫俄軍排雷。50個人把烏克蘭氣得直跳腳,你說神奇不神奇?
按照烏克蘭國防情報總局的說法,俄羅斯正協調老撾人民軍派遣一支混合工程部隊,前往庫爾斯克州執行排雷任務。老撾當局已經表態,愿意派遣多達50名軍事工兵前往協助。除了排雷,烏方還指控老撾為受傷的俄軍士兵提供免費醫療康復服務。
這下子烏克蘭可坐不住了。情報局直接開火,說俄羅斯這是"掛羊頭賣狗肉",打著"人道主義合作"的幌子,實際上是想讓外國軍人在俄領土上的存在合法化。
別看只有50個人,象征意義卻重如千鈞。聯合國193個成員國里,真正跟著西方制裁俄羅斯的也就141個,還有52個國家壓根沒參與,老撾就是其中之一。
更讓人琢磨的是,連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都開始嘀咕:"小國站隊趨勢正在發生微妙變化",傳統的那套"跟著大哥走"的邏輯好像不太管用了。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今年6月會見老撾外長時,公開感謝老撾在戰爭問題上的"客觀立場",對其在傷員康復等方面提供的支持給予肯定。
話說得很客氣,但意思已經很明白了:這事兒不是烏方"無中生有",但也不完全是"有圖有真相"。老撾確實在幫忙,只是幫到什么程度,各方說法不一。
這種"任性"背后,其實藏著一筆血淚賬。
被炸出來的"友誼"
美國留下的8000萬枚"定時炸彈",至今還埋在老撾的土地下面。
1964年到1973年,美軍為了切斷"胡志明小道",對老撾進行了瘋狂轟炸。58萬次轟炸任務,平均每個老撾人頭頂1噸炸彈,這誰受得了?累計投擲的炸彈達到200萬到300萬噸,其中包括約2.7億枚集束炸彈,直接讓老撾成為全球人均受轟炸最嚴重的國家。
戰爭結束了,炸彈可沒全炸。這些"沉睡的殺手"像地雷一樣散布在老撾最肥沃的農業區,農民想種地都不敢下田。走錯一步,輕則斷胳膊斷腿,重則丟命。
從戰爭結束到現在,這些該死的炸彈已經奪走了至少5萬人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無辜的農民和孩子。
老撾政府從1996年開始大規模排爆,到2023年2月已經清除了180萬枚未爆彈藥,聽起來不少,但還剩8000萬枚在地底下"睡覺"。按現在這速度,徹底清完得100年,這還是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
中老鐵路修個路,光排雷就花了整整3年時間。
你說這代價有多大?而美國那邊呢?直到2016年,侵越戰爭結束快半個世紀了,才"勉為其難"地同意為老撾提供9000萬美元的"補償金",還得分期付款。
面對這種歷史欠賬,你說老撾該聽誰的話?偏偏有些國家還理直氣壯地提要求。
當年美軍空襲老撾的示意圖
雙標玩得真溜
國際話語權的"變臉"游戲,老撾算是見識夠了。
西方援助烏克蘭叫"捍衛民主",老撾幫俄羅斯就成了"參與侵略"。這邏輯確實有點滑稽:你們讓老撾制裁俄國,那到時候誰來幫忙排雷?
難道指望掏個"賠償金"都摳摳搜搜的美國,還是二戰期間侵略過老撾的日本,亦或者是自己都被打殘的烏克蘭?
人家俄羅斯可不是光說不練的主兒。從2018年開始,俄羅斯工程兵就深入老撾博拉坎賽省執行排雷任務,實實在在地清理了3500多枚美軍遺留啞彈,還為老撾培訓了136名專業掃雷兵。
這種"雪中送炭"的幫助,比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道德說教有用多了。
2024年8月,俄老兩國在莫斯科正式簽署了《軍事合作協議》,內容包括軍事教育培訓、爆炸物拆解技術交流、聯合軍演等多個方面。
這不是臨時起意,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選擇。老撾需要實實在在的技術支持,俄羅斯需要可靠的合作伙伴,雙方各取所需,合情合理。
更諷刺的是,當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發報告說俄羅斯在東南亞、非洲的影響力"不降反升"時,西方某些國家還在那里自欺欺人,以為"孤立政策"真的管用。
老撾外交部都忍不住表態了:"人道主義合作不應政治化",這是他們第一次公開為援俄行為辯護,言下之意很清楚:我們幫的是人,不是政治。
小國也有大棋局
從老撾看"外援朋友圈",你會發現俄羅斯這步棋走得挺精明。
2023年,俄羅斯專門訓練老撾428快速機動旅,開展代號為"泥土之下-2023"的特別行動演練。這名字起得就很有意思,明面上說的是排雷,實際上涵蓋了夜間狙擊、城市巷戰、反無人機戰、摩托滲透戰等多項戰術內容。所用裝備全是俄制步槍、無人機和輕型裝甲車,這哪里是簡單的人道主義合作?
朝鮮那邊更夸張,已經派出1.1萬名士兵幫助俄羅斯,預計還要再派2.5萬到3萬人。
老撾派50個工兵,朝鮮出兵上萬,再加上俄羅斯從非洲、亞洲和中亞至少21個國家招募的雇傭軍和移民工人,這個"外援朋友圈"的規模已經相當可觀了。
反觀烏克蘭那邊,情況就有點尷尬了。
美國國防部已經停止向烏克蘭運送部分防空導彈和其他精確制導武器,包括"愛國者"攔截導彈、"毒刺"地對空導彈、"地獄火"導彈等。五角大樓發言人說得很直白:"我們不能在全世界到處分發武器,必須照顧好美國人民。"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為了彌補防空力量的不足,烏軍統帥部決定征用民用飛機參與攔截俄羅斯無人機的行動。連防空都要靠民用飛機湊數,這戰爭打得確實有點慘。
消耗戰的天平慢慢傾斜,俄羅斯這邊源源不斷有人有物資,美國那邊開始捂緊錢袋子。下一個"老撾"會是誰?這個問題,恐怕連華盛頓的戰略家們都在琢磨。
結語
老撾的選擇,其實是小國生存哲學的縮影。
面對歷史的血債和現實的困境,它沒有選擇憤怒,也沒有選擇妥協,而是選擇了最實用的合作方式。誰能真正幫它解決問題,它就跟誰合作,哪怕這個選擇在某些人眼里"政治不正確"。
算盤有時確實比戰鼓更管用,這就是小國的智慧。它們不指望改變世界,只希望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為自己的人民爭取最大的生存空間。
如果是你,面對歷史債務和現實需要,會怎么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