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化的戰爭中,無人機開始展開露頭角。而中國在這個領域已經站穩腳跟,甚至成為很多國家難以超越的存在。
7月6日,媒體報道,特朗普連下多項禁令,想要用這樣的方式,來打破中國在無人機領域的領先地位。
不過政策的高壓并沒有帶來積極改變,相反引起了美國業界的不安,業界人打臉,認為那是白日做夢,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鐵腕禁令難撼中國根基
早在6月特朗普就簽署多項行政令,誓言打造安全且強大的美國本土無人機產業,要求政府優先采購國產無人機,并啟動供應鏈安全調查。
一個月過去,美國業界反應卻出奇一致,這目標猶如鏡花水月,遙不可及。為何看似雄心勃勃的美國制造計劃,甫一推出就遭遇冷水澆頭?
這已非美國首次試圖通過壓制中國企業振興本土無人機產業,自2017年大疆被納入制裁清單,到2024年《國防授權法》嵌入反制中國無人機條款,層層加碼的圍堵策略始終未達預期。
特朗普新行政令要求政府機構最大限度優先使用國產無人機,商務部更被授權調查供應鏈外國控制風險,其核心訴求直指產業自主。
不過,現實數據冰冷,大疆牢牢占據美國商用無人機市場約九成份額,農業、建筑、海事及工業領域對其依賴日深。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報告指出,短期內此格局難以動搖。全球具備整機制造能力的非中國企業僅六家左右,供給能力杯水車薪。美企Proxim執行董事保羅·尼爾森在巴黎航展直言,禁令只會推高成本,這是基本經濟規律。
中國人民大學王義桅教授點出關鍵矛盾,美方反復渲染安全風險,卻無力在產能與技術成本上快速替代中國。若真禁用,美企恐需依賴非正規渠道獲取設備,代價終將由消費者承擔。
當行政雄心撞上產業鐵律,抱怨與質疑在美國業界蔓延開來。
美企叫苦
禁令引發美國無人機應用企業強烈焦慮,總部位于賓州的Proxim公司專注于無人機改裝與行業檢查方案,其高管尼爾森坦言,行政令帶來的前景令人不安。
更嚴峻的是,供應鏈層面對中國的依賴遠超整機范疇。
無人機行業洞察公司報告揭示,即便非中國品牌無人機,其核心部件仍大量依賴中國供應商,某些關鍵元件在全球幾乎無可替代。
美國制造商Aerostar Dynamics副總裁唐納德·喬博坦承,美國許多零件購自中國伙伴。
當今世界,沒有誰能真正獨善其身,封閉意味著不可持續。專注于公共安全培訓的公司更指出實務困境,其多數客戶部門都在使用大疆設備,目前尚無美國公司能提供可匹敵的規模化產品。
若大疆真被禁,全美公共安全機構都將陷入混亂。產業情報研究所分析師柯宗沅判斷,美國全面禁用中國無人機只是時間問題。
但他強調,其他國家企業難以提供同等性價比方案,無論法國的派諾特還是美國的斯凱迪奧,短期內都無法撼動大疆的護城河。
美國官員亦非盲目。2022年參議院聽證會上,官方已承認中國主導市場的事實,FBI等部門當時仍在使用大疆設備。技術依賴與經濟理性,成為了真正難以超越的原因。
而技術高地的爭奪,已在另一片天空激烈展開。
中國無人機
中國無人機的領先不僅在于當下市場,更在于其蓬勃的創新動能與對未來的布局。2024年底閉幕的第十五屆珠海航展被業界視為低空經濟元年的標志,特設低空經濟館集中展示前沿成果。
諸多廠商推出新品,如小鵬匯天陸地航母。更值得關注的是大量民用無人機展現出的軍民兩用潛力,部分已列裝部隊,其發展脈絡常帶有軍轉民色彩。
以無人運輸機為例,其概念雖由美軍為高威脅戰場環境提出,需進行分布式、鼠式突擊補給,卻意外契合民用支線貨運需求,載重區間匹配,對起降場地要求低,自動化大幅節省人力,尤其適合偏遠地區運輸。
自2022年起,中國壹通TP系列、白鯨航線W5000、騰盾雙尾蝎D等民用無人貨機密集亮相。反觀美國,其方案多停留在紙面,被調侃為美國人做PPT,我們來實現。
珠海航展最大亮點是聯合飛機集團的鑭影R6000傾轉翼無人機。長11.8米,寬17.5米,最大起飛重量6.1噸,遠超依賴電池、航程僅百公里的傾轉翼eVTOL小家伙。
采用渦軸發動機,巡航速度550公里/小時,轉場航程達4000公里,實用性飛躍。接近奧古斯塔AW609尺寸,與貝爾V-280構型相同,但關鍵突破在于它是無人機。首發貨運型,瞄準支線貨運市場。
鑭影R6000的橫空出世,不僅代表技術突破,更凸顯中國無人機產業發展的獨特路徑,深厚的軍民融合。
傾轉翼技術本身源于軍用需求,盡管初代魚鷹因設計局限事故頻發,但其技術優勢客觀存在。在方興未艾的eVTOL浪潮中,傾轉翼成為主流構型之一。然而這些電動型號受限于體積與航程,商業應用尚需時日。
中國無人機產業的爆發式增長,正得益于低空經濟元年的政策東風與軍民協同的沃土。源自軍用領域的技術積累快速向民用市場轉化,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
同時,民用市場的激烈競爭與海量應用又催生大量成熟、高性價比的貨架產品和新技術,為軍方提供豐富選擇和持續的技術反哺。
特朗普的無人機禁令,其初衷是構筑安全可控的美國產業鏈。現實卻清晰地擺在眼前,中國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完整的供應鏈生態、持續迸發的創新能力以及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已在全球無人機領域構筑了寬廣的護城河。
美國業界清醒認識到,短期內在成本、技術和市場成熟度上實現超越并替代中國產品,是一個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珠海航展上琳瑯滿目的無人機,特別是鑭影R6000這樣的突破性產品,正是中國產業活力的縮影。無人機產業的成功,根植于軍民技術的相互滋養與轉化。
當低空經濟的大門敞開,這些翱翔的飛行器不僅在書寫商業傳奇,也在悄然重塑未來天空的格局。美國禁令的碰壁,與其說是政治角力的結果,不如說是市場規律與技術實力的現實映照。
主要信源
觀察·珠海航展|張仲麟:在無人運輸機領域,“美國人做PPT,我們來實現”這一幕又重演了——觀察者網2024-11-24
特朗普想靠行政令打破中國無人機的領先地位,美國業界打臉:不可能——觀察者網2025-07-0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