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歐盟這次可真是踢到鐵板了!
7月6日中國財政部一紙通告,直接把歐盟的醫療器械企業
擋在了4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政府采購門外。
這一招精準打擊,讓歐洲那些傲慢的政客們集體傻眼。
要知道,就在半個月前,歐盟還趾高氣揚地宣布:
限制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參與他們的公共采購。
現在卻被中國用同樣的方式狠狠打臉。
這場貿易博弈就像兩個武林高手過招。
歐盟先使出一招"黑虎掏心",他們本以為中國會忍氣吞聲,沒想到中國反手就是一套組合拳:
先是宣布對歐盟白蘭地加征32.2%關稅,現在又直接掐斷歐盟醫療器械的在華財路。
這套反擊行云流水,既狠又準,讓歐洲人徹底領教了什么叫"來而不往非禮也"。
最讓歐盟難受的是,中國的反制措施處處打在他們的七寸上。
就拿醫療器械來說,西門子、飛利浦這些歐洲巨頭每年從中國賺走近百億歐元。
現在中國政府規定,大額醫療設備采購直接把歐企排除在外,這等于斷了他們最賺錢的一條路。
而且中國還留了個活口:愿意談判的企業可以豁免。
這種"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的策略,讓歐盟既疼得跳腳,又不好發作。
歐盟現在的處境簡直尷尬到家了。他們跟著美國對中國耍橫,結果發現中國根本不吃這套。
更諷刺的是,就在歐盟對中國加稅的同時,美國卻對歐盟汽車加征了更高的關稅。
德國汽車協會的負責人氣得直跺腳:"我們被美國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但歐盟委員會那幫官僚就是死要面子,明明知道錯了還硬撐著。
這場貿易戰背后其實是科技霸權的爭奪。
歐盟最近老想卡中國脖子,在電池回收、綠色技術這些領域使絆子。
中國這次醫療器械反制就是告訴歐洲人:
別玩雙標!現在中國的CT機、核磁共振設備質量早就趕上來,價格還便宜一半。
上海瑞金醫院去年買的國產CT,效果比進口的還好,價錢卻只有六成。
歐洲人再想靠技術壟斷賺暴利的日子到頭了。
最讓歐盟頭疼的是內部已經開始分裂。
歐盟27個國家,有27種小心思,根本擰不成一股繩。
反觀中國,從政府到企業步調一致,說反制就反制,說談判也有備而來,這種團結讓歐洲人既羨慕又害怕。
貿易戰打到這個份上,明眼人都看出誰更吃虧。
中國電動車賣不了歐洲,可以轉戰東南亞、中東;
但歐洲的醫療設備丟了中國市場,上哪找替代買家?
更別說白蘭地了,中國人要是不喝,法國人釀的酒難道倒進塞納河?
數據顯示,中國每年進口白蘭地超過20億歐元,這個市場要是丟了,波爾多的酒莊得倒閉一半。
王毅外長說得好:"中歐沒有根本矛盾。"
這話既是提醒,也是警告。提醒歐盟別被美國當槍使,警告他們見好就收。
現在中國給的臺階已經夠多了,要是歐盟還執迷不悟,下次可就不是醫療器械、白蘭地這么簡單了。
空客飛機、奢侈品、汽車零部件,哪個不是歐洲經濟的命門?中國只是先禮后兵,真要把中國惹急了,歐洲人哭都來不及。
這場博弈最精彩的還不是經濟賬,而是人心向背。
德國大眾最近逆勢追加在華投資200億歐元,法國LV老板悄悄來華考察新店選址,連最反華的立陶宛都開始改口說"要重新評估對華政策"。
資本家最精明,他們用腳投票證明:
跟中國過不去,就是跟錢過不去。歐盟政客們再嘴硬,也架不住本國企業天天在耳邊念"生意經"。
說到底,歐盟現在就是美國拴著的一條狗,想咬人又怕挨揍。
中國這次的反制恰到好處,既讓歐盟感到疼,又不至于撕破臉。
這種分寸的拿捏,展現了中國作為貿易大國的成熟與自信。
歐盟現在最該做的,是放下傲慢與偏見,認真聽聽中國的聲音。中國從來不想打貿易戰,但也絕不怕打。
如果歐盟繼續一意孤行,中國有的是辦法讓他們長記性。
畢竟,現在的中國早已不是二十年前那個任人宰割的貿易弱國,而是一個擁有完整工業體系和14億人口大市場的經濟巨人。
歐盟要是還認不清這個現實,那就只能繼續在貿易戰的泥潭里打滾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