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興國
大連理工大學附屬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
營養教研室主任、主任醫師
遼寧省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遼寧省營養學會副會長、遼寧省營養師協會副會長
大連市營養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營養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促會臨床營養與健康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文章來源:營養醫師王興國
已授權《臨床營養網》轉載
引言:
差不多每個月,我都會對自己感興趣的、近期發表的、飲食營養健康相關的一些重要研究的摘要進行匯總。如果讀者對某一個研究感興趣,可以按圖索驥去查閱該研究論文的原文。世上本來沒有可靠結論,研究文獻多了,就成了可靠結論。
接上一期:
11
坐立試驗可評估身體機能,預測死亡風險
《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發表一項研究,對4282名46~75歲的成年人進行了長達12.3年的隨訪調查(665人死亡)。參與者接受坐立試驗,具體要求是:
受試者赤腳站立于平地,在無任何輔助的情況下,緩慢坐下至地面,再站立起來,全程保持動作平穩。每使用手、膝蓋等支撐1次扣1分,動作搖晃扣0.5分,無法獨立完成則得分趨近于0。滿分10分:完全不借助支撐完成坐立動作,坐下和站起各得5分(見下圖)
隨坐立試驗評分遞減死亡率顯著上升,0~4分組的死亡率高達42.1%,8分組的死亡率為11.1%,10分組死亡率僅為3.7%。評分0分的參與者中,近半數在隨訪期內死亡,死亡風險是10分組的11倍。
另外,冠心病患者的死亡風險較健康參與者增加2.4倍。
研究者指出,坐立試驗看似簡單,卻綜合反映了肌肉力量、柔韌性、平衡能力和身體成分等關鍵健康指標,這些因素共同影響著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動能力和慢性疾病風險。
Sitting–rising test scores predict natural and cardiovascular causes of death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men and women.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25, Published:18 June2025.
每個動作(坐和站)初始得分為5分,具體動作以及扣分指標如下:
1. 站立開始,緩慢坐到地板,再站回直立狀態
2. 滿分5分/動作(坐+站共10分)
扣分規則:每用手、膝或前臂支撐一次扣1分;身體明顯搖晃扣0.5分;完全無法獨立完成計0分。舉個例子,小A坐下時手撐地1次(扣1分),站起時膝蓋借力且搖晃(扣1.5分),那小A的最終得分為:坐4分+站3.5分=總分7.5分【或10-1-1.5=7.5】
12
喝咖啡健康長壽,我喜歡這個研究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營養學會》年會 NUTRITION 2025 上報告了一項最新研究(下圖),分析了美國護士健康研究(NHS)的數據,共納入47513名女性參與者,隨訪30年,通過飲食信息獲取了咖啡、茶、可樂的攝入量。并把健康長壽定義為,活到70歲及以上,且無11種主要慢性疾病、無身體功能障礙、無心理或認知障礙、無記憶力問題。
結果顯示,女性中年時飲用含咖啡因咖啡,增加健康長壽幾率,而茶或無咖啡因咖啡的攝入與健康長壽無關,相反,飲用更多可樂則降低健康長壽幾率。
具體地說,每天多喝一杯含咖啡因咖啡(80毫克咖啡因),與健康長壽幾率增加5%相關,與主要慢性疾病、無身體功能障礙、無心理或認知障礙、無記憶力問題增加2-5%有關。這種關聯在每天5小杯以內均顯著(每杯120 mL)。
可樂不利于健康長壽,每天多喝一杯可樂(約350 mL),與健康長壽幾率降低19%相關,與主要慢性疾病、無身體功能障礙、無心理或認知障礙、無記憶力問題降低20-26%有關。
13
水果保鮮圖層技術新發現
《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來自陜西師范大學的研究(下圖右),開發了一種可食用的水果保鮮涂層,它不僅能將完整水果的室溫保質期延長至原來的5倍,甚至連鮮切水果在冷藏條件下都能保鮮10天。
下圖左:ALP涂層可以將鮮切水果的冷藏保質期延長到10天之久,圖中是冷藏條件(4°C,濕度50%)下的保鮮效果,第一行為未經處理的鮮切水果,第二行為ALP涂層處理過的水果
14
每日飲食越多樣,糖尿病風險越低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發表了一項前瞻性研究(下圖左),基于歐洲8國34萬人的數據發現,每天攝入5類食物或3種以上植物蛋白,均可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尤其對女性和無向心性肥胖人群效果更顯著。
15
主要是含糖飲料增加糖尿病風險,別的糖還好
《營養學進展》雜志發表來自美國楊百翰大學的大規模的薈萃分析(下圖),納入29項前瞻性隊列研究,涉及超80萬名參與者,主要分析了膳食糖攝入量與2型糖尿病發病之間的關聯。膳食糖攝入包括:總糖、添加糖、果糖、蔗糖、含糖飲料、果汁。
結果發現,來自飲料的糖(如含糖飲料、果汁)會增加糖尿病發病風險,而總糖、蔗糖、添加糖、果糖與糖尿病風險增加無關。
具體看,每天每多喝350 mL含糖飲料,與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5%相關,與含糖飲料攝入量最低的人相比,攝入量最高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39%。以每天攝入20克糖為例,與其他膳食糖相比,每天攝入20克含糖飲料中的糖,患糖尿病的風險最大,風險增加12%。
對于果汁而言,每天每多喝240 mL果汁(100%果汁、果汁飲料),與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5%相關。與其他膳食糖相比,每天攝入20克果汁中的糖,與糖尿病風險增加4%相關。
16
中國糖尿病激增
"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雜志發表來自中疾控慢病中心的研究(下圖),中國糖尿病患病率飆升,從2005年的每14個人有1個患者,急劇上升到2023年每6個人就有1個。
2023年中國約有2.33億人患有糖尿病,與2005年相比(8848萬),患病人數增加了163%。患病率從2005年的7.53%上升到2023年的13.7%,上升了近50%。
其中,北京、天津和上海的糖尿病患病率和疾病負擔最高,患病率分別為28.5%、25.8%、22%。研究指出,北方高碳水飲食、身體活動不足,發達地區快餐普及和肥胖率上升,是重要誘因。
17
中國成年人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CKM)患病率高達76.4%
2023年10月美國心臟病協會(AHA)正式提出了心血管-腎臟-代謝(CKM)綜合征的概念,將其定義為由肥胖/2型糖尿病、慢性腎臟病(CKD)和心血管疾病(CVD)之間復雜的病理生理相互作用引發的全身性疾病。
來自阜外醫院的一項研究,納入了來自中國高血壓調查(2012~2015年)的33685名居民,發現中國成年人中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CKM)患病率高達76.4%,其中23.6%已處于疾病晚期(3-4期)。65歲以上居民中CKM晚期(3~4期)患病率達56.6%,是35~44歲居民的7倍。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科學聲明,CKM綜合征分為0~4期:
0期表示無CKM危險因素;1期定義為存在過量或功能異常的脂肪沉積(如超重/肥胖);2期定義為存在代謝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糖)和慢性腎臟病;3期定義為亞臨床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結構異常但無明顯癥狀);4期定義為臨床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風等疾病)。其中,3期和4期合并稱為CKM晚期。
18
美國成人“臨床肥胖癥”患病率高達35.5%
按照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發布的這個診斷“臨床肥胖癥”和“亞臨床肥胖”的標準,研究者用“全體美國人”(All of Us, AoU)研究計劃中的248,965名參與者的現場測量數據(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臀圍等指標)并結合肥胖相關癥狀、疾病及運動功能限制等,發現“臨床肥胖癥”率達35.5%,“亞臨床肥胖”率約為29.2%(性別校正及2020年美國人口老齡結構調整后)。此外,在正常體重人群(BMI<25 ,64,745人)中,11.3%為亞臨床肥胖,11.0%為臨床肥胖癥;在3級肥胖(BMI≥40 )中,70.6%為臨床肥胖癥。
19
走快點,更有效
BMJ Heart雜志發表來自英國格拉斯哥的大型隊列研究(下圖),納入超過42萬人,歷時十年。結果發現,比起慢走,快走更有健身效果——不僅不會對心臟造成負擔,反而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風險,尤其是對于女性、非肥胖人群、年輕人以及已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20
抗阻運動延緩衰老
《自然-通訊》發表來自韓國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下圖),一種名為CLCF1的肌肉分泌因子(myokine)C會在抗阻力訓練時大量產生,幫助增強肌肉功能和改善肌肉結構。這種作用在衰老個體中尤為顯著。
CLCF1的分泌水平與運動類型有關:抗阻力運動和高強度間歇訓練能顯著提升人類和小鼠體內CLCF1水平,而有氧運動的效果則相對有限。
《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5 年 7 月 8 日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400291 名。更多信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