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在當下熱播的反腐大劇《以法之名》中,劇情猶如洶涌波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牢牢揪住了觀眾的心。隨著專案組的成立,掃黑除惡的大網迅速收緊,先是成功拿下了姜紅軍和孫飛這兩個黑社會保護傘,讓觀眾們直呼過癮。尤其是張譯飾演的洪亮在審訊姜紅軍時,那步步緊逼、環環設套的精彩演繹,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臺詞都充滿了張力,將這場正邪交鋒的戲碼推向了高潮,讓觀眾們看得熱血沸騰。而孫飛在面對洪亮審訊時,妄圖打感情牌,提及曾給洪亮老丈人當司機的過往,試圖以此拉攏洪亮,僥幸逃脫法律制裁,同時還故作鎮定,端著官架子,演技堪稱 “精湛”,但這一切都不過是他在絕境中的垂死掙扎。
如今劇情已臨近尾聲,諸多隱藏在黑暗中的 “保護傘” 紛紛露出真面目。蘭書記在官場之中長袖善舞,行事極為隱晦,總是通過暗示來操控局面,人前卻時刻展現出一副對黨忠誠、剛正不阿的模樣。在萬海案的處理上,她一面急切地要求將案件辦成鐵案,另一面卻在出現問題時,將責任推脫得一干二凈,埋怨下屬李人駿等人不向她如實匯報案件疑點。這樣一個善于使用暗語、心思縝密如同 “泥鰍” 般的人物,能夠在官場中一路攀升至書記之位且不引人懷疑,足見其手段之高明。
與此同時,劇中關于洪亮老丈人的支線劇情也逐漸展開,為整個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復雜性。當年,洪亮老丈人的兒子駕車撞人,禹天成出面幫忙擺平。為了擺脫干系,他們本打算給禹天成批下一座礦作為交換,早早被送出國的兒子卻本性難移,不僅沒有遠離是非,反而與禹天成勾結在一起,妄圖聯合創業。即便江旭東早早被親兒子拖下了水,但他依然能夠在官場中隱藏多年,甚至一路晉升為海東省政協副主席,其在權力漩渦中周旋的能力以及背后錯綜復雜的勢力可見一斑,想要將他繩之以法絕非易事。
在這部劇中,若論誰才是隱藏最深、最為 “神秘” 的角色,非公安局局長許言午莫屬,他堪稱全劇最會 “扮豬吃老虎” 之人。
許言午在劇中初次亮相時,給觀眾留下的印象是處于一種較為中立,甚至偏向正面的角色形象。喬振興意外身亡后,孫飛急切地想要接手案件調查,許言午起初果斷拒絕。但當得到蘭書記 “孫飛一直挺想進步” 這一隱晦暗示后,他迫于蘭書記背后強大的勢力,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妥協。此時,孫飛那得意忘形的模樣盡顯無遺,他抿著嘴偷笑,眼神中滿是囂張與輕慢,與之前在許言午面前請示時的誠懇態度判若兩人。而許言午面對孫飛這種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只是無奈地叮囑他要把案子辦好,臉上不見絲毫憤怒,仿佛對自己威嚴被侵犯一事毫不在意。實際上,這并非他軟弱可欺,而是他深知孫飛背后有著強硬的靠山,在這種復雜的局勢下,為了避免惹禍上身,他只能暫時隱忍,選擇作壁上觀,靜待時機。
在孫飛等人匯報喬振興案進展時,當聽到姜紅軍稱案發相關地點的監控錄像頭不可用時,許言午那一句充滿深意的 “又壞了?” 瞬間引起了觀眾的注意。這簡單的三個字,蘊含著他對案件疑點的敏銳察覺,但面對孫飛等人說了等于沒說的階段性報告,他雖心有質疑,卻又再次無奈妥協。畢竟,在蘭書記這把強大保護傘的籠罩下,他清楚地知道,僅憑自己一人之力,根本無法與之抗衡,此時若強行出頭,無疑是自討苦吃,所以他只能選擇按兵不動,暗中觀察。
在一?三?一槍擊案中,面對秦鋒交代的案件疑點,許言午在打電話詢問孫飛時,表現得極為謹慎。他沒有直接提及秦鋒的名字,而是巧妙地用 “群眾反應” 來模糊信息來源,這一細節處理讓觀眾們誤以為他是在保護秦鋒以及槍擊案的被害人。再加上之前他明知喬振興案存在疑點,卻阻止秦鋒深入調查,種種行為都讓觀眾們覺得他是一位深謀遠慮、在復雜局勢下保護正義警察的好領導。
當專案組對喬振興案和萬海案展開全面復查,得知姜紅軍貪污受賄高達幾百萬,且在礦難、喬振興案、萬海案中都有嚴重插手時,許言午瞬間暴跳如雷。他漲紅了臉,扯著嗓子憤怒地喊道:“幾百萬現金吶,他知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他是刑偵大隊長啊,這是什么性質的問題啊!” 他那氣憤、激動的模樣,活脫脫就是一個對下屬違法亂紀行為深惡痛絕的清白領導人形象。但實際上,他的這一番咆哮,一方面是真的對姜紅軍的行為感到憤怒,畢竟這些案件影響極其惡劣;另一方面,也是他憋了許久的惡氣借此機會得以抒發,同時,通過這樣的激烈反應,他巧妙地將自己與姜紅軍等人的行為撇得干干凈凈,進一步塑造了自己正義的形象。
不僅如此,在專案組復查喬振興尸檢材料時,許言午更是積極配合,不僅大開方便之門,還主動透露案件疑點,并給出極具價值的調查建議。這一系列舉動讓觀眾們對他的好感度直線飆升,大家都認為他是一位在復雜環境中堅守正義、被迫在 “狼群” 中艱難掙扎的大好人。隨著劇情的深入發展,當我們再次復盤這些情節時,卻會發現許言午的真實意圖或許并非如此簡單。
仔細觀察劇中的諸多細節,便能發現許言午其實是一位心機深沉、深諳職場生存之道的高手。當他得知指導小組中有專門負責 “刀尖向內” 的十一部檢察官洪亮時,他第一時間叫來秦鋒打探情況,而此時正值喬振興案調查的關鍵時期。這一行為表明,許言午對局勢的變化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他深知洪亮的到來可能會對案件走向以及自己的處境產生重大影響,所以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相關信息,以便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在喬振興案中,盡管案件疑點重重,自殺的證據鏈漏洞百出,經不起任何推敲,但許言午卻依然認可了孫飛的調查結果,甚至在秦鋒明確指出疑點并希望重新調查時,嚴厲警告對方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當喬振興 “自曝貪污” 的視頻在社會上鬧得沸沸揚揚時,許言午敏銳地察覺到這件事背后必定隱藏著更大的陰謀,此時的他,為了給自己留下一條后路,證明自己在喬振興案中的清白,又暗戳戳地將喬振興的生前軌跡泄露給秦鋒。這一行為看似矛盾,實則是他精心布局的一步棋,無論案件最終走向如何,他都能通過這一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撇清自己的責任。
在萬海黑社會案正式宣判成為鐵案后,李人駿舉辦生日宴。在宴會上,許言午本應憑借其身份坐在蘭書記身邊,但卻被 “下放” 到了謝鴻飛身邊。這一細微的情節變化,深刻地展現了官場中的微妙關系以及許言午的處世之道。孫飛作為蘭書記的 “白手套”,平日里為她干盡各種見不得光的臟活,一旦出事,必然是第一個被推出來頂鍋的人。而許言午則截然不同,他聰明地領悟領導的意圖,卻始終小心翼翼地避免沾染任何灰色地帶的事務。所以,他對自己在領導心中的地位以及與孫飛的不同作用有著清醒的認識。面對這種情況,他不僅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滿或憤怒,反而在飯桌上表現得謙卑又討好。他恭敬地對蘭書記說道:“蘭書記啊,我首先要感謝您對我的包容,大家都知道,我這個身體啊,老拖后腿,我也著急,我盡快地調整,盡快地調養過來,爭取像李檢、溫庭長一樣,多做些工作。”
這番話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豐富的信息量。他以自己身體不好為由,委婉地暗示自己無法參與那些可能存在風險的事務,隱晦地拒絕了 “上船” 的邀請,但同時又沒有把話說死,仍然保留著與領導之間的親近感,不至于徹底得罪領導。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提及其他同事時,特意略過了在萬海案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孫飛,而是提到了溫庭長。要知道,在萬海案定案過程中,溫庭長的實際作用遠不如孫飛顯著,許言午這樣的表述,恰恰點明了他不想像孫飛那樣親自動手參與臟活的態度。馮嘉怡在這一段劇情中的表演堪稱一絕,極具迷惑性,若單獨觀看這一場景,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他是在無奈之下被迫加入了蘭書記的團伙,但結合前后劇情深入分析,便會發現他的每一個舉動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
此外,在回憶中的萬川礦業槍擊案里,許言午雖然打電話向孫飛提及了案件疑點,但最后留給秦鋒的卻只有一句 “等等吧”。而秦鋒最終等到的結果卻是證人去世,自己也被調到了鄉下,這起槍擊案也因此成為了一樁冤假錯案。如今回過頭來仔細思考這一系列情節,不禁讓人對許言午的真實立場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他之前所釋放出的種種善意,或許都只是他精心策劃的一場表演,目的就是為了在指導組和專案組面前營造出一種自己身不由己、被迫妥協的假象,從而更好地撇清與黑惡勢力及腐敗行為的關系。
《以法之名》這部劇之所以能夠如此引人入勝,就在于它真實地還原了現實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復雜局面。在劇中,我們看到了好人遭受冤屈卻求告無門,生活困苦不堪;而真正的壞人卻在保護傘的庇護下逍遙法外,在官場和社會中肆意妄為。相較于那些明目張膽作惡的陳勝龍和蘭書記等人,許言午這樣表面看似清白,實則暗藏心機的角色,才是最令人感到恐懼的。他身為公安局局長,本應肩負起維護社會治安、監督下屬依法履職的重任,但實際上,在他眼皮子底下,各種灰色事件不斷發生。他卻裝作毫不知情,憑借著左右逢源的手段,在正反派雙方之間都留下了不錯的印象。這樣一來,即便他無法在官場上繼續步步高升,至少也能保證自己在事情敗露時,不至于遭受太過嚴重的懲罰。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許言午的這種不作為、瀆職行為,本質上也是一種嚴重的犯罪。對于老百姓而言,國家干部,尤其是像公安局局長這樣手握重權的關鍵人物,必須做到天下為公,切實履行自己的監督責任。而許言午的種種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國家和社會的集體利益,更是辜負了人民群眾對他的信任。他的存在,無疑是法治社會建設道路上的一顆毒瘤,必須予以堅決鏟除。這部劇通過對許言午這一復雜角色的刻畫,深刻地揭示了反腐斗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維護法治尊嚴、堅決打擊腐敗行為的決心。那么,對于許言午這樣的角色,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