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當西安中心醫院將70多名幼兒的血鉛檢測報告單發給家長。家長無不拿著檢測報告單渾身顫抖,繼而擂胸痛哭,掩面痛哭,一名家長還因傷心過度,被醫護人員用擔架轉運至其他科室救護。專家說,鉛中毒兒童的智商系統會影響發育,造成不可逆轉的惡果。
但是,有人看不得父母的悲痛和憤怒,在某平臺的熱榜上,兩條內容都是0評論,明顯是故意控評了。
究竟是哪只大手牢牢把控著不讓事態進一步發展,不讓父母發聲,不讓廣大網友發泄怒火?
兒童鉛中毒防治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科學教授顏崇淮告訴記者,普通幼兒的血鉛應該在每升20微克左右,而多數兒童的血鉛值都高于250微克,不少住院兒童的血鉛甚至超過了450微克。
顏崇淮指出,對于在快速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兒童來說,鉛的神經毒性最為明顯,將影響兒童的智商。 “鉛的神經發育毒性是不可逆的,即使通過治療,血鉛恢復正常了,但智商也很難恢復到原來應有的水平。如果血鉛升高到300—400微克/升,不加治療,孩子的智商將丟失7分,但通過積極治療,也只能再爭取回來2-3分。”
顏崇淮表示,95%以上的兒童鉛中毒患者,鉛都是通過消化道進入體內,嚴重程度主要依據血鉛來判斷,血鉛水平越高,越嚴重。
這也就是說,天水血鉛事件已超出了謀財的范疇,達到了害命的程度。究竟誰想讓我們的民族整體智商嚴重下降?對他們有什么好處?
但是,麥積區仍然將大量幼兒鉛中毒事件引向食品安全個案的方向上來。
在教育局等單位和幼兒園向家長的初步通報中,稱對幼兒園的食品、飲用水等做了抽樣檢測,目前有兩種食品添加劑超標,一個是三色棗糕,一個是玉米腸卷。兩種食物一周最多吃一兩次,其他主食和面點也經常是有彩色的。
兩位家長也出示了孩子的食物照片,稱幼兒園的食譜一直在輪換,這
多名家長也證實,培心幼兒園有幾名孩子平時是由家長送飯,不在學校就餐。其中一名中班的孩子的結果是191,就是同班孩子中血鉛最低的一個。
但是,這個方向顯然把事件簡單化了。
根本就沒有真正觸及到鉛來源的實質。這兩款在廣東普遍存在了100多年的早餐點心,也從來沒有觸發過鉛含量超標的情況。如果確實是食品中鉛含量超標,也只能說明,是天水當地的水或土壤或空氣中的鉛進入了食品,只是一種傳播的介質而已,彩色食品的色素不會是全國都一樣的存在含鉛嚴重超標的添加劑。
真正的毒鉛源頭在哪里呢?
7月6日,鳳凰網翻出一篇2006年4月份的一篇央視時評:“天水鉛中毒事件”的詭譎與問責期待。
鳳凰記者用導航地圖說明:當年爆發大量村民血鉛超標的天水市麥積區甘泉鎮吳家河村,跟當前處于颶風中心的培心幼兒園,距離是13公里,開車只需23分鐘。
在20年前的時評中,對村民進行了三次血鉛檢測。第一次是蘭州醫學微量研究所麥積區分所為53個孩子進行了檢測,結果無一例外鉛超標。區有關部門認為,這個檢測結果不具有權威性,不予認可。便邀請天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新檢測,吳家河村3到16歲的50名兒童參加了尿鉛檢測,結果與蘭研所的結論截然不同,除1名兒童達到臨界值外,其余49名兒童尿鉛檢測正常。
同一內容,兩種不同結果,讓村民深感疑惑,就遠赴西安市中心醫院職業病科檢測。檢測200余人,共有211人鉛含量嚴重超標,其中68人被確定為鉛中毒。
歷史驚人地再現了!在天水的“口頭通知”里,培心幼兒園的孩子全部都沒有問題的。一到了西安檢測,就全部都有問題了。
7月6日,多名媒體記者致電天水市麥積區多個相關部門,了解鉛中毒來源及檢測結果差異等問題,但均未獲得正面回應。
對于家長來說,孩子智商降低這點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家長要鬧翻天是可以理解的。
最不能容忍的是:天水的醫院檢測報告公然造假,他們參與毀掉孩子未來的圖謀是洗不干凈的。
而在當前的信息時代,網絡平臺也擔負著為人民群眾疾苦鼓與呼的社會責任,卻關掉評論區,不讓父母吶喊,不讓網友聲援,這是什么性質的行為?看著活潑可愛的民族未來因為鉛中毒,眼神不斷萎頓暗淡下去,你們的心不會痛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