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來自福建和安徽的兩位家長分別在網上發帖稱,自己的孩子在玩水后感染了“食腦蟲”,情況十分危急,這引起了很多家長的擔心。
“食腦蟲”到底是什么?正常游水嬉戲容易中招嗎?家長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避免孩子們遭遇這類風險呢?
“食腦蟲”是什么?
會對人體造成哪些損害?
“食腦蟲”并不是真的蟲子,而是一類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單細胞生物阿米巴原蟲。根據患兒家長在網絡上發布的消息,近期受到關注的兩例阿米巴原蟲感染病例,分別感染了“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和“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蟲”。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王磊介紹,目前被稱為“食腦蟲”的有三種感染的病原體: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aeglena fowleri)、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Balamuthia mandrillaris)和雙核勻變蟲(Sappinia diploidea),感染后容易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
△箭頭指示為腦脊液中福氏耐格里屬阿米巴
△箭頭指示為腦組織中狒狒巴卡西姆阿米巴滋養體
目前這三種阿米巴原蟲在全世界范圍內報告病例比較少,但會對人體造成皮膚性損害,通過破潰的皮膚進入人體后,在破潰局部形成肉芽腫性改變。
此外,阿米巴原蟲可以侵入到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為患者出現間斷或者持續性抽搐、昏睡昏迷,出現以顱內高壓為表現的惡心、嘔吐、頭疼,大約1~2周后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神經系統病變。
2022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感染科曾收治了一例阿米巴原蟲感染患兒,經過兩個月左右的治療,患兒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麗素曾參與過這次救治,她坦言,目前幼兒感染阿米巴原蟲在治療藥物和方案上還缺乏成熟手段。現在能做的只是根據患者情況,通過多種藥物聯合作用、控制顱內壓、手術等綜合手段積極挽救患兒生命。
△福氏阿米巴病患者腦組織中的免疫熒光檢測(阿米巴呈綠色)
避免“食腦蟲”感染
夏日戲水該如何做好預防?
根據家長敘述,近期感染“食腦蟲”的兩個孩子均是玩水后出現癥狀。夏日戲水真的這么危險嗎?
專家介紹,阿米巴原蟲主要分布在自然水體和土壤等野外環境中,如湖泊、河流、溫泉,還有不干凈的泳池、陰溝水、潮濕泥土、腐爛植物里,尤其在溫暖環境下更容易滋生。
黃麗素解釋,人們游泳或玩水時,可能會導致含蟲水體進入人體,尤其是通過鼻腔進入人體的阿米巴原蟲可通過嗅神經直接抵達大腦,幾乎繞過人體免疫“哨卡”,留給免疫系統反應的時間很短,這就造成了疾病的快速發展。
△福氏耐格里屬阿米巴的感染致病示意圖
那么,如何做好預防才能避免“食腦蟲”感染?專家建議,必須防范高風險暴露的情況,比如夏季不應在野外水體里游泳、洗澡。
王磊解釋,沒有經過消殺的自然水體里有很多可致病的微生物,不只是阿米巴原蟲,其他病原體也可能引起多種感染。要避免在不潔凈的水體中潛水、跳水,以免增加鼻腔進水風險。同時,游泳戲水后可以用清潔的飲用水清潔鼻腔口腔等。
此外,在自身皮膚破潰的情況下,盡量不要進入自然水體,或是在進入自然水體前要做好破潰皮膚的處理工作,避免阿米巴原蟲通過傷口進入人體。
如果需要進入自然水體,要使用鼻夾,避免攪動水體底層的沉積物質。如果發現有皮膚破潰,或是有鼻夾脫落、嗆水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和醫療機構人員聯系,及時檢測。
(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