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偉、周彩萍
“以往望著大片拋荒田、低效田干著急,找不到突破口。如今系統學了項目謀劃、政策對接等實用技能,可算找到了打開工作局面的‘金鑰匙’。”連日來,麗水龍泉市八都鎮青山村黨支部書記張華林參加龍泉市西鄉聯合黨校培訓后,迅速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謀劃出村內320畝農田整治提升項目,讓荒田變寶地,惠及100余名農戶。
龍泉市西鄉聯合黨校由上垟鎮牽頭,八都鎮和竹垟畬族鄉聯合打造,是2000余名農村黨員充電賦能、學以致用的“門前學堂”。
為增強培訓針對性,該校圍繞“初心”主題開發“尋、悟、守、踐”四套精品課程,涵蓋黨性教育、實用技能、鄉村振興案例及特色文化方面內容,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致富能手、業務骨干等“田秀才”“土專家”授課,將政治理論與實用技能深度融合,今年已開展10余場培訓,覆蓋黨員2000余人次。同時,通過打造“初心之旅”黨性教育路線,將紅色資源與綠色產業結合,推動“紅色游”帶動“綠色游”。今年已有80余個黨支部2500余名黨員前來學習,吸引游客6萬余人次,帶動周邊群眾人均增收3000元。
上垟鎮五都樓村黨支部書記朱圣武深有感觸:“以前有資源優勢卻不知如何發力,現在有專業骨干指導,很快將資源轉化為產業項目。”在西鄉聯合黨校項目謀劃及審批實務專題培訓后,五都樓村盤活閑置油茶資源,謀劃千畝優質油茶基地項目,目前已流轉土地200畝,計劃打造集文旅觀光、采摘體驗、生產加工、研學教育于一體的農文旅融合基地,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帶動150余名村民就業。
西鄉聯合黨校的創新實踐,不僅破解了農村黨員培訓難題,更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上垟鎮通過“民生實事我來辦”等活動,謀劃村級項目40余個,解決民生問題80余件;八都鎮電商共富園孵化出多個本土品牌;竹垟畬族鄉的畬族文化館成為文旅融合新名片。
“我們的目標是讓黨員學有所獲、學以致用,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上垟鎮黨委書記、西鄉聯合黨校校長葉俊表示,將繼續深化“黨校+”模式,打造廉政教育、特色文化與文旅融合的清廉文化陣地樣板,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