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跟美國對著干,實際上卻想暗地里拿中國當籌碼表忠心,說實話,歐盟這牌打得是真夠差的,好好的牌被打爛了,但也不得不說,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手里已經沒什么牌能打了。
歐盟先是不接北京的邀請,接著又明著跟中國作對,不讓中國企業參與那些金額超500萬歐元的醫療器械招標項目。
中國這邊沒說話,等了兩周后態度強硬地表示:“歐盟非要這么干,那我們也會采取對等措施,從今天就開始生效”。
中國醫療器械被封殺
最近中歐之間又起了波瀾,這次是歐盟主動出招,宣布對中國醫療設備企業“設限”,歐盟委員會啟動了《國際采購工具》,明確規定:今后五年內,只要是歐盟公共項目,金額超過500萬歐元的,中國企業一律不得參與。
表面理由是“中國不讓歐洲公司公平參與投標”,但這個說法連很多在中國做生意的歐洲企業都不認同,他們表示,在中國市場做生意的規則是越來越公開透明的,沒有感覺到所謂的“歧視”。
面對歐盟這波封鎖,中國一開始并沒有馬上發出強烈反擊,沒有情緒化,也沒有硬懟,而是選擇暫時保持沉默,先看看歐盟下一步是什么,這種冷處理其實就是一種策略:我們不主動挑事,也不輕易上鉤。
但歐盟似乎理解不了這種克制,還主動加碼,干脆取消了本來已經安排好的中歐經貿高層對話,態度很直接。
直到兩周之后,中國終于做出回應,這一次沒喊口號,也沒搞模糊表態,而是直接出臺了對等措施:中國政府以后在采購金額超過4500萬元人民幣的醫療設備時,也不再向歐盟企業開放。
歐盟把中企擋在門外,中國也立刻把歐洲公司的“政府訂單”擋住,中國這次是用實際行動說明了,中國愿意合作,但如果非要搞封鎖,我們也不會坐視不管。
中國的這次回應既不激烈,也不拖泥帶水,沒有大喊大叫,沒有政治動員,而是冷靜地拿出一條和你一樣規格的限制令。
這也說明了一點,現在的中方,對外博弈已經越來越有節奏和章法,不會任人拿捏,也不會輕易過激,遇到問題,就按規則處理,既要講理,也得講招。
歐盟背后有三大壓力
從表面看歐盟這次限制中國醫療器械企業,是為了所謂“公平競爭”,但其實真正的動機并不止這些,其實背后真正推動歐盟下狠手的,是三個方面的壓力。
最直接的壓力來自美國,美國這幾年一直逼著自己的盟友和中國“脫鉤”,不管是技術、安全還是產業鏈,美國都要求歐洲站在它這邊,歐盟嘴上講“戰略自主”,但一到關鍵時刻,還是很容易受美方影響。
這次封殺中國企業,實際上就是在給美國遞交“投名狀”,顯示歐盟也在配合美國的對華強硬政策,說是為了公平,其實更像是為了政治表態。
歐盟自己也有焦慮,以前他們掌握的是核心技術,中國只做中低端產品,雙方競爭不大,但現在不一樣了,中國企業在很多高端領域突飛猛進,電動車、光伏、風電、醫療設備等,很多技術甚至開始反超歐洲。
眼看著中國企業在這些產業里越做越強,歐盟開始擔心自己的傳統優勢守不住了,這次醫療設備被點名,正是因為它屬于歐洲原本“技術占優”的行業,一旦中國產品也能進入,歐洲企業很難保住市場份額。
最后一個是歐盟內部意見不統一,27個成員國各有想法,不少國家其實對中國態度比較友好,像匈牙利、塞爾維亞等國就不愿意得罪中國。
這就導致歐盟層面出臺的政策,在執行時經常被“繞道”,有的國家還會私下跟中國搞合作,讓統一政策失效。
說到底,歐盟的做法更多是出于恐慌:怕被中企打敗、怕美國不滿意、怕內部不聽話,但這樣搞并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影響自己的國際信譽,最后吃虧的,可能還是自己。
中國出手更系統,更精準
這次中歐的矛盾,表面看是圍繞醫療器械的封殺,其實背后牽動的是更復雜的博弈,產業利益,國際規則,市場格局等等,但是中國沒有硬懟,而是分層、分階段冷靜應對,三步走,步步清晰。
歐盟不讓中國企業參加醫療類的公共采購,中國馬上就對歐盟的同類產品限制采購,這不是情緒化操作,而是清晰表達:你怎么對我,我就怎么對你,這是最基本的公平原則。
而且這個“還擊”很精準,不擴大、不亂打,專挑對方命門下手,你限制高端設備,我就反制核心訂單,這等于是用行動說話,既不軟,也不盲目。
中國接下來沒有繼續互懟,而是把問題從對抗拉回制度,商務部直接啟動了對歐盟在光伏、風電、鐵路設備等多個行業的“貿易壁壘調查”,這些行業都是中國的強項,而歐盟又長期在技術、補貼上搞“小動作”。
這不是搞對抗,而是借助世貿組織的規則來解決分歧,該調查就調查,該取證就取證,做到公開、合法、透明。
而且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讓對方不敢亂來,二是讓全球看到,中國不是亂發脾氣,而是在依法維護自己的市場權益。
更關鍵的是,中國等于是把這次摩擦“轉場”到了一個有規則、有底線的框架內,不讓事情失控,中國沒有把雞蛋全放在“歐盟大籃子”里,而是趁機加快與中東歐國家的深度合作。
通過加強產業投資、物流通道建設、技術合作等方式,中國正在開辟新的進入歐洲的“后門”,哪怕布魯塞爾大門緊閉,中國依然能把技術和產能輸送到歐洲腹地。
這樣做的好處很直接:不但能分散風險,還能倒逼歐盟在封鎖政策上冷靜一點,當然這種“戰略外拓”不是臨時想出來的,而是早就規劃好的,這次只是借機會加速實施。
如今歐盟靠一紙禁令下封鎖令,中國卻是靠規則、調查和布局穩穩應對,這不是誰嗓門大誰贏,而是誰能冷靜、精準、系統地出招。
參考信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