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禁止是改善”
作者|王磊
編輯|秦章勇
喜大普奔,單踏板模式終于要被改善了。
不久前,由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乘用車制動系統(tǒng)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GB 21670—2025)正式發(fā)布。
新規(guī)定的內容不少,其中就包括爭議不斷的動能回收。
其中有一條明確規(guī)定,在默認工作狀態(tài)下,僅通過松開加速踏板實現(xiàn)的制動作用不應使車輛減速至剎停。
也就是說,在默認狀態(tài)下,完成剎停車輛的動作必須要有制動踏板的參與,相當于禁止了默認工況下的單踏板模式。
其實,在去年,工信部就公開征求了《乘用車制動系統(tǒng)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等五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意見,其中一條就是“在前進擋下通過松開加速踏板實現(xiàn)的制動作用不能使車輛減速至停車”,只是當時這份文件還只停留在征求意見階段。
如今算是靴子落地。
01
單踏板會消失嗎?
這次新國標的出臺,是自2008年版本以來,首次對該標準進行修訂更新,其中大部分標準將從 2026年1 月1日開始實施,但關于“單踏板模式”的相關標準將在2027年1月1日實施。
雖然單踏板模式還有近兩年的緩沖期,但出于“政策前置”的原則,車企們大概率今年就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提前滿足新國家標準。
接下來就來看看新國標對電力再生系統(tǒng),也就是目前新能源車中常見的動能回收系統(tǒng),所提出的要求細則。
需要說下這次新國標關于電力再生式制動的2個基本概念,分為A型和B型,其中A型電力再生式制動,不屬于行車制動系,只能通過松開加速踏板或在空擋位置啟動,也就是能量回收。
B型電力再生式制動,屬于行車制動系,要通過制動踏板啟動,也叫制動能量回收。
單踏板模式本質就是動能回收,區(qū)別于常規(guī)的動能回收,它有力度更大的選項,可以在不踩剎車踏板的情況下,直接將汽車剎停。
規(guī)定中要求“在默認工作狀態(tài)下,僅通過松開加速踏板實現(xiàn)的制動作用不應使車輛減速至剎停”。
其實不難看出,對于單踏板模式并沒有被一棍子打死,只是做出了在默認工況下的限制。
也就是說,單踏板模式仍有被保留的機會,在新標準下,國家將選擇權交給了用戶。
對于默認工況下的動能回收,則是做出了更詳細的界定,規(guī)定中提到:“若電力再生式制動系統(tǒng)具有一種以上的工作狀態(tài),每次上電后應重新進入默認工作狀態(tài)或按特定駕駛人要求設置的工作狀態(tài),其中默認工作狀態(tài)下的制動減速度不應超過 3m/s2。”
若想要設置單踏板模式,需要自己在車輛制造商提供的用戶手冊或電子數(shù)據(jù)記錄等渠道,找到設置車輛工作狀態(tài)的方法,把車輛設置為強動能回收,這時候就會像之前一樣,松開油門踏板后車輛可自動減速直至剎停。
而且設置過一次后,也無需重復設置,此外還有一個細節(jié)是,是當用戶自行調整了默認工作狀態(tài)時,車內應當采用“白天也清晰可見的光學信號”持續(xù)提示駕駛員。
02
背鍋的特斯拉
單踏板模式的爭議由來已久,對其的態(tài)度也屬于兩極分化,有人覺得很好,也有人覺得這種模式不該出現(xiàn)。
之所以會有如此兩極分化的觀點,和單踏板模式明顯的優(yōu)缺點有關。
動能回收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夠回收更多的動能,讓續(xù)航里程達成率更高,另外,這種模式類似于“電制動”,會極大延長機械制動組件的壽命,比如剎車盤、剎車片等。
缺點同樣也很明顯,其改變了人們自學車到開車時建立的核心駕駛邏輯,即“踩油門加速,踩剎車減速”。當這種被篡改的駕駛邏輯,被放置在一輛汽車最為核心和重要的加減速控制上,帶來的安全風險可想而知。
對于”單踏板模式”,很多人都是通過特斯拉認識的,不過單踏板模式并不是特斯拉首創(chuàng)。
早在特斯拉之前,2013年的第一代寶馬i3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通過松開加速踏板,利用動能回收制動減速至車輛停車的功能。
此后的日產(chǎn)聆風、雪佛蘭Bolt等產(chǎn)品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單踏板模式,只是特斯拉的知名度太高,單踏板模式才真正走向市場。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各類所謂“車輛失控”的新聞層出不窮,頻繁的事故讓特斯拉“單踏板模式”成為眾矢之的,也讓單踏板模式開始和特斯拉綁定。
2024年,有新能源汽車品牌做過一次用戶調研,32%的車主在緊急情況下曾誤將加速踏板當作制動踏板使用,其中15%的人因此出現(xiàn)事故。
而來自清華大學汽車安全實驗室模擬測試也表明,長期使用單踏板模式的駕駛員,在突發(fā)狀況下踩下制動踏板的反應時間平均延長0.3秒,按100km/h時速計算,這相當于多出8.3米的制動距離。
在2023年,特斯拉幾乎召回了過去四年來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所有車型,被召回的原因也相當清晰,沒有允許駕駛員選擇能量回收制動策略;同時,對駕駛員長時間深度踩下加速踏板的情況可能沒有提供足夠提醒。以上因素疊加可能增加長時間誤踩加速踏板的概率,可能增加碰撞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減速踩剎車,加速踩油門”,單踏板模式已然模糊了這個最基本的駕駛習慣,這是最致命的,好在隨著新國標的出臺,這種模式也要拜拜了。
03
新增強制安裝ABS
這次出臺的新國標,除了一定程度上限制單踏板的模式外,還有個喜大普奔的一點:
處于(中高度)動能回收狀態(tài)下的車輛,終于要亮起剎車燈了。
這一點,相信大家在路上一定感受過類似的情況,前邊的車子,開始毫無征兆的減速,只能憑借自己的自覺判斷前方車輛是否減速,極易出現(xiàn)安全風險。
新國標中明確規(guī)定,當再生制動系統(tǒng)的減速度大于1.3m/s2時,車輛必須點亮制動燈,以提醒后方車輛及其他交通參與者,從而減少追尾等交通事故的風險。
而且,當制動信號發(fā)出后,只要減速需求持續(xù)存在,該信號就應持續(xù)發(fā)出。對于已經(jīng)獲得型式批準的車型,新標準將在2027年1月1日開始實施。
而在此前,動能回收所引起的制動效果,并沒有強制需要亮起剎車燈的要求,以此前特斯拉Model 3為例,其強動能回收模式下減速度可達1.5m/s2,但此前未強制點亮制動燈。
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后車駕駛員在看到前車制動燈點亮后,反應時間可縮短0.2秒,追尾風險降低41%。新規(guī)實施后,此類安全隱患將得到有效遏制。
如果說,限制單踏板模式為了車內駕駛員的安全,而新規(guī)的制動燈點亮要求明顯聚焦于后車的安全。
當然,也不是所有減速工況下都亮起制動信號,比如,通過選擇制動或主要目的不是使車輛減速的功能(如輕微促動摩擦制動器以清潔制動盤)啟動部分行車制動系統(tǒng)時不應發(fā)出上述制動信號,還有當減速僅由發(fā)動機制動、空氣/滾動阻力和/或道路坡度產(chǎn)生時,不應產(chǎn)生制動信號。
緊急制動信號觸發(fā)界限也進行了細化,當減速度大于等于 6 m/s2 可觸發(fā)緊急制動信號,當車輛減速度恢復到 < 2.5 m/s2,緊急制動信號應解除。
新規(guī)定中不單單只有這兩項的修改,還將ABS(車輪防抱死系統(tǒng))首次納入乘用車強制安裝范疇,要求所有新申請認證的車型必須配備該系統(tǒng)。
2024年,中國乘用車ABS裝配率雖已達92%,但仍有8%的入門級車型(主要為8萬元以下車型)仍未配備。
隨著這次對安全不斷加碼,不知道“三界之外”的老頭樂,接下來會不會強制配備AB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