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黎秀敏 通訊員李岳陽 物業小區是當前矛盾糾紛集中、基層治理關注度高的重點領域,淡水街道作為惠陽區的主城區,物業小區數量較多,占全區小區總量的78%(惠陽區430個小區,淡水街道335個),如何引領帶動更多群團力量參與基層服務治理,提升群眾服務、矛盾糾紛化解質效,成為城市基層治理的重要課題。近日,記者從淡水街道獲悉,該街道黨工委深入推進黨建帶群建工作,著力構建“黨建引領、群團聯動、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萬家大走訪·進萬家門訪萬家情
為更好地了解居民思想動態及服務需求,在街道黨工委統一組織下,濱河社區黨委帶領“兩委”干部、下沉干部、黨員落實“萬家大走訪”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通過重點小區登門逐戶走訪、開展問卷調研、“拉家常”等方式,累計走訪670余戶,收集居民意見建議,增進黨群干群關系,累計收集電動摩托車停放不夠規范等群眾意見訴求,練習書法則是居民反饋的一項重要精神文化需求。
黨建帶群建·架起黨群連心橋
了解到居民實際需求后,濱河社區黨委深入實施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發揮社區黨組織整合資源、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推進黨建帶群建,不斷湖濱花園小區黨支部積極響應社區黨委號召,積極發掘、發動小區黨員、退休老干部、熱心群眾等“好幫手”,鏈接書法協會等優質資源,協調物業服務企業提供場地支持,經過努力,湖濱花園黨支部攜手惠陽區書法家協會及半島壹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小區黨支部為陣地,建立“湖濱花園黨支部書法公益實踐基地”,從今年3月起,定期每周四開辦書法公益公開課,讓居民在一筆一劃中修身養性,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文化素養,書法公益課堂不僅滿足了居民練習書法的文化需求,也為居民鄰里之間提供了交流互動、增進情感的溫馨平臺,更在居民與物業公司之間架起了溝通交流、共建和諧的橋梁。
“三個月前,我還在糾結要不要報名學書法,我一個硬筆都沒寫好的人能學會毛筆嗎?報名,怕堅持不下去,不報名又生怕錯過這么好的學習機會。”湖濱花園小區居民趙先生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
湖濱花園小區黨支部邀請到惠陽區書法家協會的專業書法老師。老師們教學經驗豐富,書法知識淵博,公益課堂教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基礎筆畫入手,深入講解結構布局,到帶領居民進行書法創作,帶領居民們不斷走進書法的奇妙世界。
“感恩在這里遇到這么優秀的老師——鐘秘書長和陳會長,真誠感謝老師們傾囊相授,從握筆姿勢到寫字結構等基礎,每一次耐心的示范、每一句細致的點撥,都教導我們在書法的世界里穩步前行。”“湖濱花園黨支部舉辦的書法班,體現了對居民的關心關愛,很感謝。”書法愛好者葉先生感嘆道。
興趣社團孵化·多元共建共享
隨著書法公益課的開辦,越來越多的書法愛好者加入進來,社區黨委、湖濱花園黨支部強化黨建引領,牽頭組織成立興趣社團組織——湖濱書法學社,并發動熱心公益事業的書法愛好者擔任會長,進一步壯大居民服務力量。接下來,湖濱書法學社也將進一步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拓展政策宣傳、社情民意收集渠道,成為社情民意“收集站”,繼續開展書法交流活動,圍繞節日、紀念日及社區建設開展主題書法創作,組織小區書法展,與其他社區興趣團體開展活動聯建、困難群體關愛、議事協商等工作。
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也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黨建帶群團組織建設,凝聚引領更多群團組織參與聯系服務群眾、公共事務議事協商、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成為基層服務治理的重要力量,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與服務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