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2025年7月6日,中國商務部發通知,政府采購超4500萬元醫療器械排除歐盟企業,這是對歐盟限制中企參與其醫療器械采購的反制。歐盟在6月20日做了限制中國企業參與其醫療器械公共采購的事。咱不是沒溝通,多次交流希望歐盟取消壁壘,可人家不聽,堅持搞保護主義,那咱只能反制了。從時間線看,歐盟6月20日出手,咱努力16天沒結果,7月6日才反制,仁至義盡了。
法國在這事上挺積極。7月5日,法國財政部長埃里克?隆巴爾在經濟會議上宣稱,歐洲得修改規則加強貿易壁壘,更廣泛用針對中國進口產品的措施,說不限制中國會在每個領域超50%市場份額,扼殺歐洲工業。7月4日,法國工業部部長也說歐洲得加強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防御限制。法國作為歐盟“大哥”,這觀點有市場,要是德國也這樣,歐盟可能全面限制中國商品。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特朗普(資料圖)
歐盟這么做,首先是心里發慌。歐洲根基是工業制造,法國、德國等制造業強,但中國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全產業鏈,發展快,技術逼近甚至超過他們,成本還低,質量上來了,歐洲能不慌嗎?這也說明他們對自己產品不自信。還有可能是做給美國看。美國和歐盟談判沒敲定,美國和日本談判有減少和中國貿易的條款,大概率也會對歐盟提。
7月9日是特朗普定的關稅談判最后期限,美國可能打“中國牌”,法國這表現既是自我防御,也像在向美國展示抵制中國商品的態度。之前以為關稅戰會讓美歐疏遠,可實際歐洲可能向美國妥協。但歐盟是國際重要力量,能影響中美博弈走向。要是歐盟和美國沒達成關稅協議,日韓可能也不妥協;要是歐盟低頭,日韓大概率跟隨。所以咱得爭取歐盟,不過對他們的惡劣限制,必須反制,國家不能慫,得軟硬兼施。
去年10月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反補貼稅,最高可達35.3%(資料圖)
其實之前歐盟就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反補貼稅,最高35.3%。咱也反制了,對歐盟進口的葡萄蒸餾酒平均征32.2%關稅,主要是白蘭地。而且中歐峰會原定7月24日至25日兩天,中方改成一天了,關系挺緊張。在電動汽車反補貼稅問題上,2023年底歐盟啟動調查,中方提過“設置最低出口價格”方案,這是2013年解決光伏爭端的辦法,可歐盟去年10月還是落地了反補貼稅。
2025年4月中歐啟動最低價格承諾談判,中方提議3萬歐元一輛,歐盟沒接受,價格監管執行細則和聯合監督機制也有爭議,歐盟還提技術合作要求,中方開放但強調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歐盟在科技監管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出臺《數字市場法》和《數字服務法》,因為歐洲沒蘋果、微軟那樣的科技巨頭,想通過建立監管“護欄”,用暫時犧牲換長遠機遇,還想塑造全球數字經濟規則,發揮“布魯塞爾效應”。
特朗普(資料圖)
在歐美關稅談判中,歐盟拒絕美方取消增值稅、削弱數字監管等要求,強調相關科技立法沒談判余地。現在全球供應鏈和貿易格局在重構,特朗普推動“對等關稅”,逼盟友排擠中國,中方劃了紅線,堅決反對以犧牲中方利益換關稅減免,不然就反制。王毅外長訪問歐洲時也強調,中歐是伙伴不是對手,合作是唯一正確方向,希望歐方保持戰略自主,別追隨美國。中歐建交50周年本是好事,但現在形勢復雜。歐盟得想清楚,是選擇和中國自主合作,還是繼續跟美國走,別干過河拆橋的事。咱反制是被逼的,只想維護自身利益,也希望歐盟能看清,合作才能共贏,對抗沒好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