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與普京長達一小時通話的第二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記者表示:“普京一直能夠應對制裁,但這次將相當嚴厲”、“他是個專業人士。”
被特朗普親口承認“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的對話,卻引發對俄羅斯領導人不同尋常的“專業”認證。
自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以來,美國對俄制裁機器意外停轉。
民主黨參議員珍妮·沙欣、伊麗莎白·沃倫和克里斯·庫恩斯敏銳地指出:特朗普政府五個月來未對俄羅斯實施任何新的制裁措施。
這一數據,與前任政府形成刺眼對比:拜登時期每月平均170多項對俄制裁的節奏戛然而止。
參議院調查稱:“總統無所作為,我們將調查這個錯失的機會。”
這種“戰略耐心”與特朗普年初的各種表態大相徑庭。
五月以來,特朗普政府對俄政策發生戲劇性轉變:從競選時“24小時解決俄烏沖突”的豪言,到放棄要求俄羅斯立即停火;從堅持“全面停火30天”的強硬立場,到接受俄方“備忘錄起草”模式;甚至將調解角色讓渡給梵蒂岡,降低美國直接影響力。
這一系列動作被《紐約時報》稱為“普京的戰術勝利”,為俄軍爭取籌備夏季攻勢的戰略喘息期。
反觀克里姆林宮,則以地緣政治大師的手法利用這一窗口期。
當特朗普在5月底情緒化地抨擊“普京已發瘋”、警告俄總統“在玩火”時,佩斯科夫輕描淡寫地將此歸因于“情緒過載”。
俄羅斯的戰場行動未受干擾,堅持“先談判,后停火”的既定戰略。
在7月3日的通話中,普京更直接劃出紅線:俄烏和談是雙邊事務,美國不應積極參與。
這種自信源于一個現實——面對西方持續制裁,俄羅斯經濟展現出超預期的韌性,被特朗普無奈地稱為“能夠應對制裁”。
然而,特朗普的“專業人士”評價背后藏著雙重困境。
一方面,國內政治壓力如影隨形,參議員們尖銳質疑:“美國人應該問,為什么一個聲稱想結束重大戰爭的總統卻讓侵略者橫行霸道?”
另一方面,普京的戰略剛性讓特朗普的斡旋空間日益逼仄,俄烏雙方的戰略目標水火不容,莫斯科將軍事行動與普京政治命運深度綁定。
反觀基輔,則面臨國土淪喪的絕境——今年2月美國防長已公開宣稱“烏克蘭恢復2014年邊界不現實”,暗示克里米亞及烏東地區主權事實易手,烏克蘭成為這場博弈中最脆弱的棋子。
在特朗普與普京通話后數小時,基輔北郊一棟公寓樓在俄羅斯無人機襲擊中燃起大火,殘酷地宣示著戰場現實。
澤連斯基雖然頻繁與特朗普通話,卻只能獲得模糊承諾。更令基輔心寒的是,特朗普政府已暫停向烏克蘭運送關鍵武器,盡管特朗普本人辯解稱“我們正在也會會繼續幫助烏克蘭”。
國際棋盤上,歐洲盟友的焦慮日益加深,當特朗普暗示“沖突本質是歐洲事務”,德國總理默茨疾呼:“若美國退出斡旋,歐洲必須填補安全真空”,德法意等國已啟動獨立于美國的對俄新制裁計劃。
與此同時,參議員們警告制裁真空正被第三方填補:中國等國趁機向俄羅斯軍工復合體提供支持,使西方圍堵網絡千瘡百孔。
面對困局,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的語調透露出從未有過的謹慎:“情況相當艱難,讓我們拭目以待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當記者追問俄烏沖突前景時,他也罕見地流露出不確定:“我無法告訴你這件事是否會發生。”
這種表態,與他競選時“24小時解決沖突”的豪言形成荒誕反差,也印證普京作為“專業人士”的真正專業之處——在民族主義高漲的俄羅斯社會,克里姆林宮成功將戰爭塑造為關乎國運的賭注,使退讓成為比持續戰爭代價更高的政治選擇。
特朗普口中那句“專業人士”的評價,無意間揭露烏克蘭危機最殘酷的真相:在當代地緣政治博弈中,專業能力不必然導向和平與正義,而是體現在精確計算代價與收益的冰冷方程式里。
當普京以專業手法將俄羅斯打造成承受西方壓力的“堡壘”,當特朗普以專業政客的靈活性調整立場,唯有烏克蘭的土地在專業級的炮火中繼續燃燒。
這場“專業”棋局中沒有贏家,但有理由相信,烏克蘭是最痛的那一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