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必須承認,某些傳言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例如,坊間流傳,前總統特朗普的真實背景其實與蘇聯有關,甚至被傳是普京的老相識——克格勃特工。
雖然這聽起來有些離譜,
但7月3日,在《大而美法案》通過的當天,特朗普便迫不及待地致電普京的行為,確實讓人不禁懷疑,他是否是在匯報什么重要任務?
不過,讓特朗普略感尷尬的是,普京并沒有給予他預期中的回應,在俄烏問題上,他再次吃了閉門羹。
與此同時,歐盟的壓力也逐漸轉向了中國。
那么,中國又將如何應對呢?
一,碰壁的懂王
怎么說呢?
在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之前,很多人都認為他的回歸或許意味著俄烏沖突即將迎來轉機。
畢竟,在他第一任期期間,盡管做出過不少爭議之舉,但整體來看,他還是一個相對理性的政治人物。
更值得一提的是,
首先,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最配得上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總統之一,因為在任期內,他沒有發動任何戰爭,并且推動美軍從阿富汗撤軍。
其次,他在第一個任期內雖未取得太多實質性政績,但他確實在努力兌現競選時的承諾。
不論最終成效如何,單憑這份態度,就足以讓許多政客汗顏。
再者,特朗普或許并非克格勃成員,但他確實是普京的忠實粉絲,這一點毋庸置疑。
而且他的行事風格極具個人色彩,情緒化傾向明顯。
因此,在2024年7月,當得知特朗普遭遇槍擊后,普京表現得異常緊張,立刻前往教堂為他祈禱。
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并不如人意。
盡管特朗普在重返白宮初期就著手斡旋俄烏沖突,并表現出明顯的親俄姿態。
甚至在今年二月,美俄雙方就在沙特首都達成了某種默契,撇開烏克蘭自行劃分利益:
俄羅斯獲得烏東四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
美國則獲取烏克蘭的礦產資源,
可謂雙贏局面!
隨后,美國特使頻繁訪問莫斯科,雙方交流順暢。
特朗普更是多次與普京通話,每次交談都持續數小時。
看起來,似乎俄烏戰爭即將結束。
結果,現實給了特朗普一記響亮的耳光。
首先是澤連斯基展現出強硬姿態,當特朗普表示烏克蘭已無牌可打、只能投降時,他迅速展開“蛛網行動”,狠狠打擊了俄羅斯。
緊接著,歐洲也開始采取強硬措施,德國于5月向立陶宛派駐軍隊,
6月,歐洲多國同意將軍費提升至GDP的5%!
這一系列舉動使得特朗普關于在24小時內終結俄烏戰爭的承諾淪為笑談,也讓這位以“贏”著稱的政治家失去了繼續調解的興趣。
果然,在7月3日的通話后,特朗普抱怨道:“聊了很多,但毫無進展。”
于是,壓力便轉移到了中國身上。那接下來又會發生什么呢?
二,歐盟施壓
2025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既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中歐建交50周年,
這樣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時間節點,自然需要雙方互派高層進行深入交流。
尤其是在特朗普重新執政后的種種舉動下,中歐更需坐下來探討如何面對這個愈發復雜的國際局勢。
為此,6月底,王毅外長展開了為期一周的歐洲之行,時間恰好卡在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最后期限前夕。
其背后深意,不言自明。
在布魯塞爾會見各國領導人時,王毅明確表達了此次訪問的目標:
首先,眼看特朗普設定的7月9日截止日期臨近,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等人仍幻想通過犧牲中國利益換取美國的豁免。
甚至在6月的G7峰會上,馮德萊恩仍在渲染所謂的“中國經濟威脅”,并揚言要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
殊不知,這種做法不僅無法討好特朗普,反而會激起他更強硬的反應。
別忘了,特朗普一向擅長極限施壓,你越軟弱,他就越強勢!
此外,自2020年起,中國已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
2024年雙邊貿易額更是高達7858億美元,
與中國的對抗對歐盟來說并無益處。
其次,針對歐盟此前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限制中國企業參與500萬歐元以上醫療設備采購、以及德英等國單方面終止與中國在5G項目上的合作等一系列破壞合作信任的行為,中方希望與歐洲進行深入溝通,尋求長期解決方案。
如果上述兩點能達成共識,那么今年7月下旬在中國舉行的中歐峰會就值得期待。
反之,若談判無果,該峰會也就失去了召開的意義。
綜上所述,此次出訪,中國有意避開敏感政治議題,聚焦經濟合作。
當然,并非完全不涉及政治話題,但主要議程仍是圍繞經濟發展展開,其他分歧可擱置一邊,不影響務實合作。
然而,總有人不甘寂寞。
7月4日,即特朗普在與普京會談受挫的次日,歐盟高級代表卡拉斯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會談。
會談前,卡拉斯公開表示:
中國已在安全層面給歐盟帶來了嚴重威脅。
令人不解的是,遠隔千里的中國,究竟是如何影響到歐盟的安全?
那中國又將作何回應呢?
三,中國的回應
正如前所述,此次中國赴歐訪問,有意淡化政治議題,
例如俄烏沖突、伊以沖突等,只談經濟合作,不談政治博弈。
因為這些話題一旦深入,中國并不懼怕,但歐盟方面恐怕難以招架。
但偏偏有人主動挑事。
在長達四小時的會談中,卡拉斯態度強硬,提出三點要求:
1. 立即停止對俄軍工企業的支持,否則歐盟安全將面臨“嚴重威脅”;2. 取消稀土出口限制,以免歐洲企業陷入困境;3. 必須拿出重塑中歐經貿關系的“誠意方案”。
乍一聽還以為是中國戰敗后前來簽訂不平等條約呢?
除了王毅外長感到無奈外,歐盟代表團成員也面露尷尬。
要知道,此次代表團成員大多來自汽車行業,他們正急需中國的稀土供應。
誰能想到,帶隊的居然是這樣一位強硬派?
明明是求人辦事,怎么還能如此趾高氣昂?
或許是實在忍無可忍,也可能被對方的傲慢激怒,王毅外長僅用一句話便讓對方啞口無言:
中國從未在財政或軍事上援助俄羅斯,如果真有,這場沖突早就結束了。
據部分媒體報道,在私下場合,王毅還補充了一句:
“中國絕不能接受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失敗!”
此話一出,原本咄咄逼人的歐盟頓時亂了陣腳。
謊言或許不會傷人,但真相往往鋒利無比。
怎么,真以為中國可以隨意拿捏?
若真把中國惹急了,哭的只會是你們自己。
當然,對于俄烏沖突,王毅外長依然重申了中國一貫的中立立場。
因此,在與德國外長聯合記者會上,他再次強調:
堅持勸和促談的基本方針不變。
同時,他也表達了對俄羅斯的期望:“復雜問題沒有簡單答案,但對話始終優于戰爭。”
而對于歐盟試圖將自身問題歸咎于中國的做法,王毅毫不客氣地指出:歐洲的諸多困境與中國無關,不應因分歧走向對立。
既然歐盟執意要談政治,那中國今天也不妨聊聊歷史。
哪段歷史呢?
答案是兩德統一。
1990年德國統一過程中曾遭遇多方阻力,政府不得不通過妥協換得支持。
無論是蘇聯、美國、英國還是法國,都在此事上獲得了各自的利益。
唯獨中國是個例外。
當時中國幾乎是唯一一個無條件支持德國統一的大國,
時任德國總理科爾對此感動不已,稱中國是“大國道義擔當”。
當然,中國也有自己的訴求,即希望德國支持中國統一事業,并恪守一個中國原則。
當時的德國政府滿口答應。
如今,正是德國兌現承諾的時候。
幸運的是,德國并未食言。
德國總理默茨在7月4日會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時表示:
德國政府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并明確支持中國實現國家統一。
至于那些不必要的紛爭,就讓它過去吧。
結語:
請明白,歐盟從來不是一個鐵板一塊的整體。
甚至在所謂總部中,到處都是美國的影子,比如馮德萊恩全家都持有美國綠卡。
因此,中國不會為了幾粒老鼠屎而放棄整鍋湯。
只是以目前歐盟受制于人的處境來看,未來的路恐怕不會太平。
文章信息來源:
新華網:與普京通話后“不開心” 特朗普說將和澤連斯基談談 -
騰訊新聞:號稱對華強硬的“歐盟外長”,對中國外長連提3個要求
觀察者網:王毅外長:歐盟面臨挑戰根源不是中國
搜狐網:歐盟沒憋住,對中國提3個要求,不許中方拒絕,王毅的應對太絕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