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夢了,中國底線從沒變過!印度的算盤打得啪啪響:你中國放棄藏南,我印度就“考慮”割一點阿克賽欽給你,這種交易,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但很遺憾,這不是菜市場換菜,也不是誰家房產糾紛能“對半開”,這是主權,是國土,是早就刻進14億中國人心里的底線。
這種所謂的“按比例換地”,看起來像是對等互利,實際上只是印度想爭取更多話語權的小算盤。
阿克賽欽本來就不是印度能實際掌控的地帶,地理環境惡劣資源有限,而藏南卻在中國歷史、行政和現實層面都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很明顯,印度的換地要求實質就是想拿份量很薄的阿克賽欽,去換中國真正重視的藏南,目的是想讓中國在戰略要地上吃虧。
這類“交換”思路,其實過去幾十年已經多次出現,并不新鮮。
問題的根子早在上世紀早期就埋下。
當初英國殖民者劃下了“麥克馬洪線”,把本來屬于中國的藏南地區硬生生劃入印度名下。
這條線中國從來沒有承認過,事實上無論朝代怎么變,中國對藏南的歸屬認知一直都沒變過。
說到底,藏南問題不是簡單的地塊爭端,這是妥妥的主權原則問題,沒有協商空間。
歷史分歧的存在,導致中印一直很難在平等基礎上敲定辦法。
印度這些年,并沒有在實控線一帶停下腳步,反而一直在增加存在感。
他們修路、建橋、添機場,不斷派軍隊前沿布防,明顯是在營造“現實占有”來穩固立場。
對于印度來講,這些動作是想把現場成為談判籌碼,爭取更多主動權。
但這樣的舉動讓邊境局勢更緊張,談判基礎也越來越脆弱。
其實中國在緩和的時候,一直打開善意的大門。
當年中國主動提出過方案,比如以實控線對應的地方就地管理,一些具體區域可以靈活協商。
但是印度的回應一直都很強勢,想把藏南和阿克賽欽都攬進自家口袋,什么都不舍得讓。
時間一長,邊境局面更復雜,溝通也變得僵硬。
現在局勢完全不同,與幾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在高原建起補給、道路和戰備系統,軍隊裝備和后勤支持比過去強太多。
像這樣強有力的后盾,中國守住邊界的信心越來越足。
印度盡管努力追趕,但從實力到后勤保障,仍然有很多短板。
這種現實差距,讓印度不得不考慮把談判當策略,爭取空間,但寄希望通過嘴仗換現實利益,基本不可能得逞。
領土主權從來不是買賣,也不是誰家隨便討價還價的籌碼。
土地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民族根脈,和歷史榮譽密不可分。
中國對藏南問題一直很堅決,堅決不把主權版圖當成交易條件。
誰要是想著和中國談主權領土,基本就是碰鐵板。
這種“能不能讓地談談”思路,其實根本是誤區,主權歸屬根本不是可以扯皮討論的余地。
印度把大量資源放在邊境,加強對抗,實際上對本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拖累不小。
本來人口多、發展難度大,邊境糾纏沒完沒了,對自身長遠前景一點好處沒有。
如果印度真想國家升級,最該做的是和中國搞好穩定周邊環境。
可是一直在邊境找麻煩,最后只會耽誤自己的發展窗口。
中國其實始終很清楚,也很堅定,只要是主權問題堅決不讓,不管談判臺上怎么換說辭,藏南都不可能成為籌碼。
愿意談,可以坐下來聊,但絕不把自己的地攤上談判桌。
如今,能不能有真正的和平,根本還得看印度是不是愿意面對現實。
至于印度這次搞的土地交換,你覺得是真想和解,還是又玩算盤?歡迎把你的看法寫進評論區說一說。
#MCN微頭條伙伴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