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民法院積極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相繼出臺“實施意見”“三項規程”等司法文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作出專門部署。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也將刑事訴訟法的修改納入國家立法計劃。這就要求我們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更加積極有為地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再破題、再深化,以確保嚴格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的新要求新期待。
以審判為中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項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公正司法,要以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為重點,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毙淌略V訟制度的設計和改革的實踐探索,都要充分體現以審判為中心的正確導向,同時也要求偵查機關、公訴機關、審判機關在開展刑事訴訟活動時,按照以審判為中心的要求,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地實施法律。在權力配置方面,要求審判職能能夠有效制約和規范偵查職能和公訴職能,確保審判在整個訴訟階段的核心地位。在證據標準方面,要求偵查機關和公訴機關都應當按照審判的要求和標準來收集、固定和運用證據,按照同一證明標準遞進把關。在庭審功能方面,要求充分發揮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庭審實質化。在辯護權保障方面,要求在審判階段充分有效地保障辯護權,同時有效維護審判權威,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積極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必須進一步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發揮審判對于偵查、審查起訴等訴訟活動的有效制約和規范作用。
一是構建證據收集審查的標準指引。證據是刑事訴訟的基石。以審判為中心,要求將證據裁判原則貫穿于刑事訴訟全過程,使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都經得起審判的檢驗,從源頭上確保案件質量。要按照刑事裁判標準,以證據規則為基本遵循,積極構建分層次、立體化、開放式的證據收集審查規范體系,為偵訴證據收集、審查活動提供更為全面的標準和指引。
二是加強審判權對公訴權的制約。以審判為中心,要加強對公訴案件的庭前審查,前移冤假錯案防范關口,防止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帶病”進入審判。要發揮無罪判決的制約監督功能,破除“配合辦案”慣性思維,決不能以定罪免處、適用緩刑等方式“消化”疑罪案件。要做好認罪認罰案件的全面實質審查,確保認罪認罰真實、出于真誠意愿且確實構成犯罪,對明顯不當的量刑建議依法進行調整。
三是強化審判權對偵查權的規范引導。當前,偵查機關在案件移送審查起訴后即完成結案??梢蕴剿髟谥卮笮淌掳讣蜕姹娦徒洕缸锇讣邢刃邢仍嚕⒁苑ㄔ翰门猩ё鳛閭刹楣ぷ鹘Y案標準的制度。加強對非法證據排除的審查,落實偵查人員出庭作證制度,通過審判程序把關有效規范偵查權運行。
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場。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要體現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要求,充分落實刑事訴訟中訴訟參與人的各項訴訟權利。
一是構建辯護權有效行使的保障機制。以審判為中心,要求充分保障辯護權利,助力法庭兼聽則明、居中公正裁判。要推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充分保障辯護人收集、調取證據和申請證人出庭等訴訟權利。要重視辯護人在庭前程序中的有效參與,構建庭前程序性爭議問題的裁決機制,健全在庭審和裁判文書中有效回應辯護意見的程序機制。
二是推動庭審實質化要求的落地見效。以審判為中心,關鍵在于庭審環節。當前,四類人員出庭情況并不理想,庭審流于形式的難題仍待破解。要深入推進審判方式改革,堅持繁簡分流,明確繁案范圍和精審標準,在繁案審理中貫徹直接言詞原則,讓案件審理更加公正透明。建立關鍵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對于重大案件、被告人不認罪案件,推動關鍵證人、鑒定人出庭接受控辯質詢,保障當事人質證權利,查明案件事實。
三是探索涉案財物規范處置的程序制度。當前,刑事訴訟涉案財物處置存在程序不規范、銜接不順暢、救濟不到位等問題,要通過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查明刑事涉案財產權屬、保障利害關系人權利的機制。探索在審判階段庭審調查中參照民事確權之訴構造獨立的涉案財物調查環節,在執行階段舉行專門的涉案財物執行異議聽證程序,推動刑事涉案財物處置的規范化和程序化。
深化數字改革賦能,推動數字信息技術與訴訟制度深度融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鄙钊胪七M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要堅持制度改革和數字技術雙輪驅動,深化數字賦能理念,堅定不移地走好數字化轉型之路。
一是探索建立刑事一體化辦案平臺。圍繞以審判為中心的要求,打破公、檢、法三機關數據壁壘,實現刑事案件在偵、訴、審、執階段的全流程、閉環式、可追蹤的“一體化”管理、“有序化”流轉。推進司法數據跨部門共享,在統一證據標準和量刑規范、健全案件繁簡分流甄別確認、完善各訴訟階段當事人權益保障等方面,實現信息共享、一體化應用,助推刑事審判工作現代化。
二是利用數字信息技術推進庭審實質化。隨著數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和人民法院加快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求,信息技術在司法場域中的應用已是大勢所趨。要從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維度出發,積極運用數字信息技術強化刑事庭審的控辯對抗性,充分發揮數字信息技術對刑事訴訟言詞證據、實物證據鑒真的智能輔助作用,保障庭審中證據的準確校驗。
三是大力推進數字場景應用建設。通過應用場景規范司法行為,防范差錯瑕疵,確保案件質量,從而整體提升審判質效,與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目標不謀而合。要深入運用人工智能等數字信息技術,將大數據分析方法引入案件質量評查,打造“數字法院”監督管理平臺,持續推動刑事案件中數字場景應用建設,并將成果效應輻射到偵查、審查起訴全過程,逐步實現從“個案糾錯”向“系統防錯”轉變,實現數字賦能、全程預警監測、保障適法統一、提升司法質效的重塑性變革。
來源:人民法院報·2版
作者:余劍(作者單位: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
責任編輯:劉潔 | 聯系電話:(010)67550743|電子郵箱:pinglun@rmfyb.cn
新媒體編輯:孟祥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