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同意支付馬某工傷保險待遇九萬元和人社部門作出的認定工傷決定……”經過金川區法院的不懈努力,原告某工程公司與職工馬某達成協議,一起工傷保險資格認定行政爭議案件得以成功調解。
今年以來,金川區法院積極探索府院聯動新機制,通過創新舉措推動行政爭議從“案結”向“事了”轉變,“一把手”出庭應訴、“行政機關觀摩庭審”、開展“模擬法庭”等措施扎實有效,搭建起司法與行政溝通的橋梁。上半年,行政訴訟案件調撤率達50%,實質化解率較去年同期顯著提升。
“一把手”出庭應訴,示范引領促化解
“作為單位負責人,出庭應訴不僅是法律義務,更是傾聽群眾心聲、發現工作短板的重要途徑。”這是某行政機關負責人在行政訴訟庭審結束后的感慨。金川區法院將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作為化解行政爭議的重要抓手,推動“一把手”出庭成為常態。在一起工傷保險資格認定行政訴訟案件中,金昌市人社局“一把手”出庭應訴,與行政相對人面對面溝通交流,讓群眾感受到行政機關解決問題的誠意,最終促成各方達成和解,實現案結事了。“一把手”出庭不僅體現了對司法權威的尊重,更通過“官”民平等對話,有效紓解了當事人情緒,為爭議實質性化解奠定了良好基礎。
行政機關觀摩庭審,以“案”釋法提質效
“原來在行政處罰程序中,送達環節的細節這么重要,稍有疏忽就可能導致程序違法。”參加庭審觀摩的交通警察在結束后說道。法院定期選取涉及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典型案例,邀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現場觀摩庭審,通過“沉浸式”旁聽,讓行政執法人員直觀學習法律程序和裁判標準。同時,結合案件指出行政行為中如程序不規范、證據收集不充分等常見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有效提升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
開展模擬法庭,提前“排雷”防爭議
“如果在行政調解時,能更耐心地解釋政策,或許就不會走到訴訟這一步。”在一場模擬法庭結束后,參與角色扮演的路政執法工作人員深有感觸。針對行政爭議多發領域,金川區法院聯合行政執法部門開展模擬法庭活動,由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分別扮演原、被告以及法官等角色,模擬從立案、舉證、辯論到宣判的完整流程,讓行政執法人員提前熟悉訴訟環節中可能存在的爭議焦點和法律風險點,學會在日常工作中規范流程、化解矛盾。
下一步,金川區法院將持續深化府院聯動機制,多舉措協同發力,努力推動行政爭議在源頭得到實質性化解,為法治社會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供稿:金川區法院 陳秀琴 編輯:金昌中院研究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