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制裁野心不減的美國政客,又對中國發出威脅!
中國和印度如果敢從俄羅斯買能源支持了“普京的戰爭機器”,那么美國將對進口的中印產品加征500%的關稅。
這記被稱為“貿易毀滅”的重拳,讓印度如坐針氈,本來打算姿態放低選擇“求饒”,可發現無效后,突然對美國采取了反擊行動。
然而,中國從頭到尾就倆字:硬氣!早就把話撂那兒了,不吃這套非法制裁。
“經濟核彈”
6月29日,美國政壇扔出了一顆巨型炸彈,參議員格雷厄姆提議誰敢從俄羅斯買石油、天然氣,誰出口到美國的所有商品,就等著被征收500%的關稅吧。
這個數字根本不是懲罰,而是毀滅,它意味著你的產品在美國市場上將毫無生路,一夜之間被清退出局。
更讓世界心頭一緊的是,特朗普選擇拍手叫好認為這正是推進美國利益的“絕佳時機”,這番表態,幾乎為這項瘋狂的議案提前加冕。
一個參議員的提議竟已獲得八十多位同僚的支持,這意味著,它在國會山通過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表面上看,這事兒沖著俄羅斯去的,但懂行的人都明白這刀真正要砍的,是那些和俄羅斯走得近的國家,這就是美國玩得最溜的一招——“次級制裁”。
看不見的“次級制裁”大網
簡單說,就是美國不直接打你,但打所有跟你玩的人,直到沒人敢跟你玩,把你活活憋死,這套玩法美國是唯一的莊家,過去在古巴和伊朗身上屢試不爽。
這次的500%關稅就是把“次級制裁”和關稅大棒捆綁在一起,變成了一件威力加倍的武器,它不再是單純的制裁,更像是一場針對所有“不聽話”國家的集體霸凌。
法案里還藏著一個后門:總統有權決定是否豁免某個國家,這才是最毒辣的地方,這把刀不是為了砍下去,而是為了永遠懸在別人頭頂,讓你時時刻刻感到恐懼,逼你在談判桌上就范。
然而,處于風暴正中央無非就是中國和印度,印度尤其尷尬,去年它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一度占到總量的近四成。
更重要的是,印度做起了“二道販子”的生意,把俄油轉賣給歐洲,賺得盆滿缽滿,成了這幾年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
美國的關稅威脅一來,印度外長蘇杰生第一時間就跑去跟格雷厄姆“溝通”,姿態放得很低,反復解釋印度的難處和能源依賴,話里話外都是希望美國能高抬貴手。
他甚至無奈地拋出一句“船到橋頭自然直”,把一個大國的窘迫與無力感,赤裸裸地擺在了臺面上,前腳剛和中國緩和關系,后腳又去美國參加“四方對話”,印度想在中美之間走鋼絲,結果被美國當頭一棒打得暈頭轉向。
然而,當印度發現“求饒”換不來同情,反倒丟了面子后,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印度政府扭頭就向WTO通報,要對美國之前的汽車關稅進行報復。
這番操作與其說是反擊,不如說是一種被逼到墻角后的惱羞成怒,急著向世界證明:我不是軟柿子,與印度的糾結搖擺相比,中國的反應顯得異常清晰和平靜。
中國定力
中國的邏輯很簡單:和俄羅斯做生意光明正大,你情我愿,輪不到第三方指手畫腳,這種基于主權平等的正常合作,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干涉或勒索。
從貿易戰到科技封鎖,中國一路走來早已明白一個道理: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退縮和求饒只會換來變本加厲的欺凌。
唯一的出路就是硬扛,所以,對于這500%的關稅威脅,中國的態度只有一句話:你敢來,我就敢接,中方不僅要捍衛自己的核心利益,更是在用行動告訴全世界,美國的經濟霸權并非堅不可摧,它的每一次脅迫都在為自己的霸權體系敲響喪鐘。
這場由500%關稅掀起的風暴,撕開了國際政治最真實的一面,它讓世界看清所謂的規則和秩序,在絕對的經濟霸權面前是何其脆弱。
印度在這場博弈中,展現了一個崛起中大國在強權夾縫中的所有掙扎與無奈,它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卻依然步步驚心。
而中國則用自己堅如磐石的立場,選擇了一條更艱難但也更自主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