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4歲的雷佳音憑借《我的前半生》中出軌卻令人恨不起來的陳俊生爆紅。這個顛覆傳統“渣男”形象的角色,讓觀眾記住了他松弛自然的表演風格:微駝的背、下垂的眼角、欲言又止的嘆息,演出了中年男人的懦弱與掙扎,并?因此?入圍白玉蘭獎。此后,《長安十二時辰》里智勇雙全的張小敬,《人世間》中隱忍善良的周秉昆,雷佳音用扎實的演技證明自己并非曇花一現的“前夫哥”,而是能駕馭多元角色的實力派,從此成了娛樂圈大器晚成、厚積薄發的代表。
但雷佳音代表的不只是他自己,某個演員的“霸屏”現象,本質是影視行業風險規避的產物。在流量明星頻頻塌房、新人演員演技堪憂的背景下,像雷佳音這樣兼具國民度和演技保障的中生代演員,自然成為資本眼中的“香餑餑”。再加上劇本同質化嚴重,市場選擇畸形,迫使演員不得不接下大量同質化角色,形成“越紅越忙,越忙越雷同”的惡性循環。
對鋪天蓋地的邀約,雷佳音并非沒有掙扎。有段時間他曾表示要歇一歇。但現實也擺在眼前,中生代男演員的黃金期轉瞬即逝,長時間不接戲很可能就意味著被市場遺忘。這種焦慮在他的同行中也普遍存在,不少名字前經常被綴以“某某專業戶”的演員,幾乎無一例外面臨過角色單一的質疑。前段時間獲得華表獎的張譯曾表示要暫時停一停,隨后又澄清,并不是息影,還會繼續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