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表獎頒獎禮上,張譯站在聚光燈下,眼神里有掩不住的疲憊。他低著頭,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我想停下腳步了,我已經演到自己都煩自己了。”這句話一出,現場短暫的安靜后是一片掌聲。
沒人想到,事業正當巔峰的他,47歲,剛剛捧得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220億票房加身,居然在這個時刻選擇暫時息影。
那一刻,他眼睛里閃爍的不是得意,而是一種解脫。
張譯是那種不愛張揚的演員。生于軍人家庭,17歲入伍當兵,轉業后進入北京軍區戰友話劇團,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沒有家庭背景,沒有高顏值加持,甚至連表演科班都不是,就這樣一個”普通人”,硬是憑著一股倔勁兒在這個浮躁的圈子里站穩了腳跟。
從《士兵突擊》里的”老馬”到《我的團長我的團》里的”史今”,從《親愛的》里的沉默警察到《山海情》里的馬得福,他像一個隱形人,總是不動聲色地融入角色,讓觀眾記住的是那個角色,而不是”演員張譯”。
這些年,他以一種近乎瘋狂的工作狀態,拼命接戲、拼命演。好像生怕自己的位置被人取代,又好像是在和時間賽跑。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他全都拿了,圈內人稱他為”實力派”,粉絲親切地叫他”老張”。
然而成名后的張譯卻陷入了一種奇怪的焦慮。
“我總覺得演著演著就成了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表情、動作、臺詞都是套路化的。”在一次深夜采訪中,他坦言,”有時候我看回放,連我自己都受不了自己。”
在商業片場,導演喜歡他的”老實人”形象,一遍遍要他復制曾經成功的角色;在電視劇組,他為了搶時間常常一天拍20個小時,飯也來不及吃,連軸轉。那種機械化的重復,讓他逐漸感到空洞。
婚姻的變故也給了他重創。2022年,他與梅婷離婚的消息傳出,外界紛紛猜測是因為工作太忙疏于家庭。張譯對此只字不提,但熟悉他的人都看得出,那段時間他瘦了一大圈,眼神也不再像從前那樣堅定。
“他是個內斂到了極致的人,所有的情緒都往肚子里咽。”曾與他合作過的演員馮遠征這樣評價,”但較真起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華表獎后的記者會上,張譯說了一段讓很多人紅了眼眶的話:”我不想欺騙觀眾,更不想欺騙自己。演員如果脫離了生活,就成了紙上談兵。我需要回到普通人中間,重新感受真實的情感,否則我給觀眾的,就只剩下一個空殼了。”
很少有人能在事業巔峰時主動按下暫停鍵。張藝謀曾經對他說:”你是我見過最不怕吃苦的演員,但有時候過于拼命反而會限制你。”
這次”暫停”對張譯來說,是一次自我救贖。在娛樂圈里,人們追求的是曝光率、票房和流量,而他卻選擇了相反的路——沉下去,慢下來,在寂靜中尋找新的可能。
有媒體曾跟拍他休息時的生活。沒有助理跟隨,沒有豪車接送,他只是一個人背著雙肩包,穿著普通T恤和牛仔褲,在北京的胡同里閑逛,偶爾蹲下來逗弄路邊的小貓,或是在街邊小攤買個煎餅果子。他說:”我就喜歡看普通人的生活,那里面有最真實的情感。”
這個決定讓張譯付出了代價。有制片人直言不諱地表示:”這一停,至少損失幾千萬。”也有人說他是”裝深沉”,是”炒作”,但更多的人選擇理解和支持。
在一個靠熱度和曝光生存的時代,張譯的選擇無疑是逆流而上。但正如他自己所說:”演員是靠生命力吃飯的,如果連自己都厭倦了自己,那還有什么意思?”
也許有一天,當我們再次在銀幕上看到他時,會發現一個全新的張譯。不再是那個套路化的”老實人”,而是一個有著更多可能性的表演者。
因為他知道,真正的演員,不是演別人,而是演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而要做到這一點,有時候,停下來比一味向前更需要勇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