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方也是緊盯華盛頓和北京的貿易協議,雙方的貿易可謂是互不相讓,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對哪一方都沒有好處。
中方對此事很是警惕并警告道:聯合美國反抗中國必然會遭到反制,這樣話語一出,自然是沒有人敢有所作為,但是有這么一個國家開始了危險示范,
越南總理范明政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簽署的“全面貿易協定”,特朗普就在社交媒體炫耀勝利:“越南給出美國史上最優條件,”協議核心條款觸目驚心。
當范明政與戴琪握手時,他身后的電子屏幕正實時跳動著一組數據:中國占越南貿易總額的25%,美國僅占12%,對比之下,如此掂量不清楚。
戰略陷阱
越南簽下這份協議的背景充滿絕望,2025年二季度越南GDP增速驟降至3.1%,出口連續四個月萎縮,三星電子代工廠裁員1.2萬人,胡志明市房價暴跌30%。
面對經濟斷崖,河內決策層將美國視為救命稻草,但特朗普的談判策略狠辣精準,他先對越南鞋類、紡織品加征26%關稅,掐住其出口命脈。
再以“供應鏈轉移”為誘餌,承諾340億美元投資,這種“大棒+胡蘿卜”的組合,讓急需外資的越南被迫吞下苦果。
但協議暗藏致命毒丸條款,附件第7條要求越南“限制與受制裁國家的高科技合作”,直指中越芯片、稀土合作項目,第11條授權美方審查越企客戶名單,為中國企業設置采購壁壘。
這些條款遠超貿易范疇,實為強制越南充當科技冷戰馬前卒,然而,更危險的是軍事捆綁,簽約前三天,美軍“里根”號航母??繊s港,美越簽署《海事安全合作備忘錄》。
這種“經熱軍熱”的捆綁模式,與以色列借美國軍援打擊伊朗的路徑如出一轍,接受美援越多,戰略自主喪失越徹底。
東南亞地緣平衡的破裂
越南的選擇在東盟引發多方效應,泰國總理賽塔立即召見美駐泰大使,試探性提出“更優關稅方案”。
菲律賓軍方重啟蘇比克灣美軍基地談判,連傳統中立的柬埔寨,也有議員鼓吹“重新評估中國投資風險”。
這種連鎖反應正中美國下懷,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分層瓦解”策略,通過突破越南這個制造業樞紐,撬動整個東南亞轉向。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文件顯示,越南協議將成為“模板”,下一步將復制到印尼、馬來西亞等國。
中國的反制比預期更迅猛,簽約后48小時內,中越邊境友誼關貨車通關時間從30分鐘延長至3小時,中國海關突然抽檢越南火龍果、榴蓮農藥殘留,導致1200噸生鮮滯銷腐爛。
這些“技術性調控”看似常規操作,實為精準打擊越南對華農產品出口,該領域占越南農業產值的32%。
產業鏈轉移警報同步拉響,廣東東莞三家電子廠宣布遷往泰國,浙江紡織巨頭將5億美元訂單轉給印尼。
越南工貿部內部報告估算:協議簽署當月,對華出口訂單萎縮17.8%,遠高于對美出口12.3%的增幅。
美國“盟友”體系的殘酷真相
越南的遭遇戳破美國“伙伴關系”的幻想,特朗普簽約后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直言:“越南知道不簽的后果,看看伊朗的下場,”這種赤裸裸的威脅,呼應了他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的霸權邏輯。
美國對“盟友”的壓榨從不手軟,以色列在獲得美國9萬噸軍援后,被要求獨自承擔空襲伊朗核設施的風險。
沙特接受美軍駐扎,石油定價權卻遭華爾街掌控,越南天真以為能用市場換技術,殊不知美國要的不是伙伴,而是附庸。
最諷刺的是安全承諾的空洞,當越南請求美國書面保障南海防衛義務時,五角大樓僅回復“依據局勢評估”。
這與美國拒絕為以色列提供全面核保護如出一轍,武器可以賣,但流血必須自己扛,歷史教訓總是歷歷在目。
2023年烏克蘭危機中,西方承諾的“加入北約”變成鏡花水月,如今越南幻想靠美國保障安全,結局注定是竹籃打水。
范明政簽字的鋼筆尚未收起,峴港漁民已拉起“還我南海”的抗議橫幅,中越邊境堆積的腐爛水果飄出酸臭,而美國承諾的340億美元投資仍停留在PPT頁面。
這個曾被稱作“東方巴爾干”的國家,正用全民福祉為戰略誤判買單,越南的“危險示范”給所有發展中國家敲響警鐘。
霸權者的餐桌上沒有平等席位,只有主菜與配菜之別,當美國高舉“合作”餐刀時,小國不是用餐者,而是菜單上的待切之物。
信息來源:
中國緊盯貿易協議,“若誰聯美抗中,必遭反制” 2025-07-03 09:15·觀察者網
特朗普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 2025-07-04 19:20·參考消息
美國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 2025-07-04 07:04·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