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青島大學死了一個人。
是一個宿管大爺,熱死的。
當我在涼爽的空調房里,打下這冰冷的幾行字的時候,內心生出的是巨大的荒涼和割裂感。
萬萬沒想到,都2025年了,還會有人被活活熱死。
這些天,北方地區連續高溫,氣溫超40℃,拖鞋曬在外面都會被熱變形。
而青島大學的宿管大爺,就是在這樣的極端天氣下,住在一個6平米的宿舍。
沒有空調,通風極差,只有一臺小風扇在吱吱呀呀地響著。
這是他唯一的降溫設備。
而在他出事之后,他所工作的大學在第二天的凌晨發布了一份通告:
這一份類似AI的通告中,沒有透露出任何有關大爺的有效信息。
沒有姓名,只是用“物業工作人員”來代替。
沒有死亡原因,只是用“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這樣語焉不詳的字眼來描述。
他的樣子,模糊在無數從業人員的龐大數據里。
看完整個通告,沒有什么情緒波動,冰冷且嚴肅,仿佛這一條鮮活的生命,沒有什么值得被人記住的地方。
然而就是這“物業工作人員”這六個字,在學生眼中卻是一個溫暖動人的存在。
這個宿管大爺網傳他姓張,叫張培生,是青島大學某宿舍區的宿舍管理員。
他善良且熱心。
在自己都管不了自己的情況下,還收留了學校的好幾只流浪貓。
他每天精心喂養那些可憐的小動物,天熱的時候,還會用自己僅有的風扇去給小貓們降溫。
天氣涼爽的時候,學生們經常看到大爺在院子里溜貓,遇到學生來逗這些流浪貓貓們,大爺會隨和看著他們笑。
在很多學子的心里,他就像老家的一個爺爺那樣,溫暖、和氣。
他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學生的車壞了,他會步行30分鐘,去到另一個宿舍區,幫他們把車修好。
但他自己的日子過得并不寬裕。
他有一個兒子,是個外賣員,家庭情況比較局促。
在網傳的帖子中,有人透露,張爺爺跟別人聊天的時候說過,自己已經8個月沒有發工資了。
作為學校的基層勞動者,他沒有免費吃食堂飯菜的資格,但沒發工資,又沒錢買飯,于是,他大多數日子,都是只吃掛面充饑。
學生畢業的時候,會留下很多不要的衣物。
他會小心翼翼地將這些衣物收起來,前幾天撿到了一件棉襖和一雙新棉鞋,他還很高興地說,這些留著過冬穿。
可是,他沒能等來今年的冬天。
那些小貓,也永遠失去了它們可親可愛的主人。
或許,在宏大敘事下,他沒有名字,是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但在學生的心里,他是一個真實而閃耀的人。
平靜的校園里,他柔和地看著貓,將成為很多學生內心的一股溫暖。
有熟悉的學生寫下這樣一段話:
“這位叫張培生的宿管大爺是一個好人。 是一個會給校園流浪貓貓吹電風扇的人; 是一個會給剛剛出生的幼小生命喂奶的人; 是一個出現在宿舍里為學生們解決具體維修問題的人; 是一個上課下課看到都會打招呼的人; 是一個愿意坐在長椅上和對面趴著的小貓發呆; 是一個被內心柔軟的同學用相機記錄下來的人。 這些記憶才構成一個具體的門衛大爺的形象, 而不是青島大學一紙通報里的六個字, 不是表格里的一行, 不是被外包的物業公司視作麻煩的“突發事件”。
看完淚如雨下。
在他死后,學生們自發祭奠,他們將鮮花堆滿值班室的門口,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這個爺爺的哀思。
(來自評論區)
就在大爺去世后,7000多臺空調陸續到位。
學校否認了裝空調和大爺去世的關聯,稱安裝空調本來就是要執行的計劃。
仿佛這么一說,就能將大爺不幸去世的悲劇,跟空調的關系拉遠一些。
高大上的官話和套話,我無力辯說。
我只希望大家記住,他叫張培生,是一個溫暖的人,死于高溫,且沒有空調的6平米小宿舍。
張大爺的悲劇,讓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保潔阿姨搬運行李”事件。
在大學校園做保潔的阿姨,住的是最差的廁所隔間,干的卻是最臟最累的活兒。
大學校園搞裝修,學院承諾會給學生請人搬行李。
但學生們發現,請的卻是那些瘦小的保潔阿姨。
她們小小的個子,在最炎熱的天氣里一個人單挑大幾十斤的行李,熱得喘不上氣。
有的阿姨都累哭了。
干著最累的活兒,拿著最低廉的工資,被壓榨勞動力,但在學校宣傳的那一欄里,永遠不可能出現她們的名字和身影。
深圳某大學的保潔阿姨自殺后,她生前住的那間休息室,看得人鼻頭發酸。
她們是這個時代,最模糊最沉默的背景板。
高校,明明這是所有學子們最向往的殿堂,應該是全人類最應該有人情味的地方,但我們在這里,卻看到了最冰冷的人性。
如果連基層勞動者的名字都給不到應有的尊重,那么這樣的學校,有什么資格教育孩子明德明理?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讓食堂阿姨站在畢業典禮上發言”的延邊大學能夠火遍全網的原因。
他們很平凡,很渺小,但他們卻是這個龐大的系統里,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看見小人物,尊重勞動者,對每個人都平等地給予人文關懷,這才是一所大學最好的招生簡章。
在這個追求排名與流量的時代,我們習慣用院士數量、科研經費、國際排名來丈量大學的重量,卻常常忽略了那些真正定義大學品格的細微之處——
那些在走廊拖地的保潔員、在窗口打飯的食堂阿姨、在實驗室維護設備的后勤師傅,他們構成了校園生態中最基礎的細胞,卻往往被排除在“大學精神”的宏大敘事之外。
而高校精神的本質,恰恰藏在這些被忽視的細節里。
高校的尊嚴,不在那些冰冷的行政大樓里,也不在那些山呼海嘯的畢業網紅視頻,而在于對每個平凡生命的尊重和珍視。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用圍墻圈起一塊“象牙塔”,而是將尊重與關懷落實到每一個細節。
學校在追逐卓越的路上,永遠不要忘記,真正的偉大,始于對最微小生命的鄭重以待。
PS.碎片化時代,堅持原創不易,歡迎在文章結尾給我們點一個【贊】+【在看】,你的支持就是繼續創作的動力!
識別二維碼 ★ 關注桌子
推薦閱讀(點擊藍色小字即可):
本文編輯:redision,排版:造夢。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系后臺。
愿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場的人都可在這里相逢。我是桌子,謝謝你的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