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南陽劉秀研究會第四屆三次理事會在河南南陽成功召開。本次會議以“深化劉秀文化研究,助力南陽文旅融合”為主題,系統總結了研究會近期學術成果與傳播成效,擘畫未來發展藍圖,并通過增補領導成員、研究機構和會員單位,為南陽漢文化研究及大文旅事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會議回顧了研究會作為國內首家注冊的專項劉秀研究機構(成立于2012年)的重要貢獻,肯定了其在挖掘整理劉秀及東漢歷史文化、塑造“兩漢文化看南陽”城市IP方面的核心作用。南陽劉秀研究會會長馬德周作工作報告,詳細介紹了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工作亮點:組織專家深入宛城、唐河、社旗等8縣區調研;編撰《兩漢文化看南陽 光武中興起南陽》論文集及《劉秀故里·貴人鄉·光武祠》等15篇學術論文;成功申報市社科聯“GIS技術引入歷史研究”專項課題;聯合南陽理工學院、南陽師范學院舉辦多次專題研討,累計吸引專家參與120人次。研究會顧問徐云浩教授還就東漢名將吳漢的歷史功績作了專題報告,拓展了研究深度。
會議表決通過重要人事和機構調整:增補河南酈邑貢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苗俊亞、南陽唐王府博物館館長崔鑒平、宛城區退休干部汪士奇、南陽福遠堂中醫藥院長吳軍瑞為副會長。增設吳漢文化分會籌備委員會;吸納河南酈邑貢菊等企業成為單位會員。
新任副會長苗俊亞現場發表感言,深情講述了劉秀文化與其企業的深厚淵源。他表示,光武帝劉秀冊封其最寵愛的小女兒為“酈邑公主”,而“酈邑貢菊”正是源自內鄉縣悠久的菊文化,其品牌命名與歷史傳承與劉秀文化密不可分。新任副會長們紛紛表示將積極履職,為劉秀文化研究與文旅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馬德周會長在展望未來時強調,研究會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能將全國性東漢史議題轉化為地方性實證研究,并通過文化賦能反哺地方發展,形成獨特的“學術-社會”雙輪驅動模式。未來,研究會將堅持“學術立會、文化興會、服務社會”方向,深入挖掘劉秀文化的歷史價值與時代意義,將其轉化為推動南陽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文化動能,矢志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漢文化高地。研究會也將進一步拓寬合作渠道,加強與高校、媒體、企業的深度聯動,共同弘揚南陽優秀傳統文化,讓漢文化瑰寶在新時代煥發璀璨光芒。感謝老師(勾志彥 王躍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