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縣市新城高質量發展的號角聲已經吹響,在這激昂的旋律中,鄉村產業不斷壯大,繪就出鄉村振興的嶄新圖景。
夏日的蟠龍村,山間云霧浮動,繡球花開得正盛,“鹿野花塔”里游客絡繹不絕。一位游客由衷贊嘆:“沒想到山溝里竟藏著這樣精致的地方。”這句感嘆,是蟠龍村這五年間脫胎換骨最生動的注腳——村集體經濟收入從不到20萬元一路躍升至170萬元,增長近八倍。
鹿野花塔
蝶變的力量,源于一次意義深遠的“握手”。當金城社區黨委書記與蟠龍村黨支部書記雙手緊握時,不僅是個體的協作,更是打破兩片土地間無形壁壘的象征。“書記結對”如同一根精準的杠桿,撬動資源整合、激活產業升級。
破局之初,面對資源分散、發展失衡等難題,兩位書記以“頭雁”擔當率先破冰。金城社區的“書記工作室”成為核心樞紐,黨委書記化身“蟠龍課堂”導師,以“每周一課”“點位研學”等形式,從村莊規劃到項目運營,為蟠龍村“兩委”注入先進理念。
蟠龍課堂
雙方深入調研,建立“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雙向匹配機制,精準挖掘共建需求5項、利益聯結點4項。在15次扎實的實地考察與思想碰撞中,一條以“民宿點亮鄉村”的特色發展路徑豁然開朗。蟠龍村相關負責人感慨:“這不僅是規劃圖,更是信心圖。”
蟠龍村
金城社區成熟的“金城共享”模式被成功“嫁接”至蟠龍村。在金城社區的傾力指導下,“蟠龍游”公司應運而生,創新推出“4411”集體收入分配機制,打造集體經濟項目近10個,讓發展的果實真正甜到村民心里。
書記結對如星火,點燃了產業升級的燎原之勢。蟠龍村立足“文創+民宿”基因,實現了華麗轉身:“繡球谷”游人如織,“蟠龍小院”“櫻花小院”等精品民宿依山傍水而生。“以前,村民就是簡單收租,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20萬元。現在通過現代運營,腰包實實在在鼓了起來,村集體經濟收入躍升至170萬元。”蟠龍村相關負責人表示。
蟠龍村
金城社區也借勢騰飛,深耕“同在屋檐下”共享旅游經濟品牌,逐步構建起多層次、遞進式的民宿產業體系:從早期“上下分層、旅居共生”的山宿1.0版本,到通過社區置換整合資源打造的林宿2.0版本,再到共享升級的青山臺3.0版本,最終創新打造盤活村級閑置資產的“方塘·綠水澗”項目,并以“方塘系列”共享民宿為抓手,全面激活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機制。
方塘·綠水澗
此外,金城社區還通過“資源共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334”分紅模式,村民、市場主體、村集體結成緊密的發展共同體。“蜀中糖門”伴手禮、“友人森林”網紅點,以及礦山營地、油庫酒吧等15個特色場景,構建起“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鄉村消費圈。2024年,金城社區集體資產突破1億元,年收入達800余萬元。
金城社區
兩村協同,遠不止于產業。金城社區“12N”工作法與蟠龍村“五戶聯助、三級聯動”有機融合,陶藝匠人、民宿管家等7支專業人才隊伍應運而生。聯合發布的“風味柒村”主理人招募令,成功引進新村民100人、專業團隊5個。延伸金城社區“同在屋檐下”治理理念,“蟠龍一家親”的邏輯脈絡清晰浮現,以“積分制”巧妙鏈接2500余名村民,將治理效能源源不斷轉化為發展動能。
“風味柒村”主理人共建計劃機會清單發布活動
一次跨越村界的書記“握手”,精準撬動了資源整合的杠桿,成為點燃蟠龍村蝶變、金城社區騰飛的源頭活水。立足結對優勢,壯大特色產業,兩地正攜手奔向鄉村全面振興的壯闊未來。
文圖:桂花鎮 彭州發布 品鑒彭州 魏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