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陽光炙熱,臨桂區會仙、四塘等鄉鎮的早稻已經一片金黃,收割機在稻田“馳騁”,村民搶抓晴好天氣收割、晾曬早稻,一幅夏日豐收圖正在田野鋪開。
5日上午,在會仙鎮睦洞村委鐵匠村,村民門前空地、路邊、田間地頭的晾曬場等都鋪滿了稻谷,村民趁著天氣好加緊晾曬。村民秦善康說,他們村4日已經收割完第一批早稻,如果天氣繼續晴朗,大面積收割將在兩天后展開。
會仙鎮一位村民在家門口晾曬剛收獲的稻谷。
沿106縣道往四塘鎮方向走,道路兩邊全是成片金黃色的稻田,風里飄滿了稻香。中午1點多,正是天氣最熱的時段,四塘鎮土橋村委東村的稻田里仍是一片繁忙景象。收割機“大口大口”地把成片的水稻吞入“囊中”,脫粒滾筒把稻谷與秸稈分離,粉碎成草屑的秸稈被收割機拋灑在田里。
收割機駕駛員張師傅來自永福,他當天才從玉林博白趕過來。張師傅的妻子秦女士負責跟村民溝通確定收割稻田的位置、費用。“收割水稻要看天氣,天氣越晴越忙,最忙時一天要在地里干12個小時,賺的是名副其實的血汗錢。”秦女士說,“忙完這幾天,我們準備繼續往北開,去湖南收割水稻。”
中午時分,收割機駕駛員張師傅還在忙碌的工作。
四塘鎮土橋村委東村的李奶奶在路邊有塊半畝的稻田,張師傅開收割機用了不到10分鐘就收完了。金燦燦的稻谷從卸糧筒傾瀉而出,瞬間填滿一個個尼龍袋。
村民把收割好的稻谷裝袋,用三輪車運回家。
綁好袋子后,李奶奶走進田里,熟練地把田埂邊被收割機遺漏的稻穗用鐮刀割下,不一會就收集了一大把。“今年收成不錯,半畝地收的稻谷裝了8個大袋子。”李奶奶說,“機器收割雖然快,但田邊角總有一些稻子割不到,每年我都會把這些收干凈,保證顆粒歸倉。”
來源丨桂林晚報(記者邢剛)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