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云南的方先生經(jīng)歷了一件令人懊惱的事情——自己才購置四個月的新車被四位未成年人擅自開走,并在行駛過程中遭遇重大交通事故,車輛損失評估超過15萬元。
事件一經(jīng)曝光,迅速引起了廣大網(wǎng)民的關注,車主明確表示,如果保險公司不予賠付,將考慮通過法律手段追究涉事未成年人及其監(jiān)護人的責任。
那么,這起事件究竟是怎樣發(fā)生的?法律責任如何劃分?賠償問題又該如何解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詳情。
本文所涉及的所有內容均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將在文末列出
肆無忌憚
7月5日凌晨2點,夜幕低垂,云南的方先生一如往常地將自己的凱迪拉克停在小區(qū)入口處。這輛車是他精心挑選的心儀座駕,購入僅四個月。
由于習慣使用手機解鎖車輛,方先生經(jīng)常會在車內留一把備用鑰匙,以應對突發(fā)狀況,然而,正是這個看似便利的習慣,給一群“偷車賊”留下了可乘之機。
當天凌晨,四位未成年男子盯上了這輛未上鎖的高檔轎車,他們趁著夜深人靜之際,輕易打開車門并啟動引擎,隨后駕車逃離現(xiàn)場。
方先生對此毫無察覺,直到凌晨4點22分,一通緊急來電打破了寧靜,電話來自汽車智能安全系統(tǒng)的服務中心,告知他車輛剛剛發(fā)生了碰撞事故。
方先生頓時警覺起來,匆忙出門查看,卻發(fā)現(xiàn)原本停放在小區(qū)門口的凱迪拉克早已不見蹤影,更讓他生疑的是,現(xiàn)場有幾名年輕人騎著電動車倉皇離去,神情慌張。
意識到車輛可能被盜,方先生立即通過凱迪拉克的手機應用程序進行定位追蹤,最終在距離小區(qū)不遠的一片綠化區(qū)域找到了自己的愛車。
但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痛不已——原本嶄新的轎車如今面目全非,車頭嚴重損毀,右前輪爆裂變形,底盤受損嚴重,引擎蓋遍布撞擊痕跡,右側保險杠幾乎脫落,大燈也被撞得粉碎。
從現(xiàn)場遺留的痕跡來看,這輛車顯然經(jīng)歷了劇烈的撞擊,極有可能是這群少年在慌亂駕駛時失控,最終沖進綠化帶導致事故。
警方介入調查后確認,涉案的四位未成年人中,至少有一人年滿15歲。截至方先生向媒體反映情況時,這四人仍未歸案,案件仍在進一步處理中。
對于方先生來說,這不僅僅是一起簡單的車輛被盜事件,更是一次突如其來的經(jīng)濟損失和心理沖擊,剛買不久的新車被毀,維修費用高達15萬元,而責任究竟由誰承擔,成了他最關心的問題。
誰來賠?怎么賠?
這起事件牽涉復雜的法律賠償問題,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但必須明確的是,方先生的車輛投保了“全險”,但保險公司的賠付并非必然。
在實際操作中,保險公司會嚴格審查理賠條件,尤其是針對盜搶險這類特殊險種。根據(jù)保險行業(yè)的慣例,若車主存在明顯過失,例如將車鑰匙留在車內這樣的疏忽行為,保險公司很可能會引用相關條款拒絕賠付或僅承擔部分賠償責任。
從法律層面來看,《民法典》第1188條明確規(guī)定,未成年人造成他人財產損害的,應由其監(jiān)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在本案中,若警方最終認定這四位未成年人的行為構成盜竊,則他們的父母或法定監(jiān)護人必須為這15萬元的修車費用負責。
值得注意的是,若其中有人已年滿16周歲,并能證實其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觀意圖,除了民事責任外,還可能面臨刑事責任。
對于車主方先生而言,目前主要有兩條法律途徑可供選擇:如果保險公司最終拒絕賠付,他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涉事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全額賠償。
另一種情況是,如果警方能夠出具正式的車輛被盜證明,并且認定車主不存在重大過失,依據(jù)保險法的相關規(guī)定,保險公司應當先行賠付,之后再向責任方追償。
眾說紛紜
此事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熱議,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屢見不鮮,但相應的懲治措施卻未能有效遏制此類現(xiàn)象。
有網(wǎng)友評論:“為何要把車鑰匙留在車內?這是車主自身的疏忽造成的后果,孩子年紀尚小懂得什么,要么讓保險公司賠償,要么只能自認倒霉?”
這種指責受害者的言論一時激起公憤,有人反駁道:“人家車好端端地停著,是他們主動去偷開,出了事就該由偷車的人承擔責任。”
還有人為方先生出謀劃策,建議追究幾位少年監(jiān)護人的責任,讓他們留下終身案底:“應該先報警申請‘盜搶險’,然后找保險公司‘代位賠償’并追究監(jiān)護人責任!讓這些偷車者終生背負案底!”
更有網(wǎng)友借此反思當前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罰力度:“我國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懲罰太輕了。未成年人犯罪與父母有直接關系,就是生而不養(yǎng)、養(yǎng)而不教!”
小編的觀點與這些憤怒的網(wǎng)友一致,這件事歸根結底就是這幾個男孩的責任,車主的車只有車主本人才能動用,不論是否上鎖、是否放置備用鑰匙,都不是他人擅自動車的理由。
而且小編認為,這次事件必須嚴肅處理,雖然涉事人員是幾位未成年人,但他們當中已有15歲的少年,早已不是不懂事的年紀,不能再以“孩子”為借口給他們開脫罪責!
這起未成年人偷車事件引發(fā)的討論,也反映出當下社會對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普遍擔憂,近年來,從校園欺凌到惡性暴力事件,未成年人犯罪呈現(xiàn)出低齡化、團伙化的趨勢,每一次類似事件的發(fā)生都在挑戰(zhàn)公眾的心理底線。
小編忍不住發(fā)問:為什么這些本應在校園里讀書的孩子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是家庭教育缺失?還是誤入歧途?抑或是仗著自己未成年而無所顧忌?
小編認為,要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增長勢頭,必須多方協(xié)同努力,比如強化家庭責任意識,完善法律制度,對屢教不改的未成年人采取更嚴厲的懲戒措施,學校和社會組織也需加強法治教育。
這起偷車事件看似個案,實則折射出更深層的社會問題,我們不能再以“他們還小”為由繼續(xù)縱容未成年人犯罪,否則只會讓更多類似案件發(fā)生。
未成年人不應成為違法犯罪的護身符,每個行為都應承擔相應后果,這才是對未成年人最好的保護,也是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守。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