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 近日,由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主辦的第18期“金湖一街36號·文藝講座”順利舉行。本期講座邀請中心公共藝術部主任、藝術家戴耘主講,以“在物的關照中明心見性”為題,圍繞材料語言與城市經驗,分享其雕塑與裝置藝術的創作理念與實踐路徑。講座由該中心副主任楊曉洋主持。深圳市文聯專職副主席金琇,創作中心主任吳君,副主任楊曉洋、郝強,以及來自本地藝術界的從業者與觀眾近50人參與了此次活動。
戴耘的創作聚焦城市拆遷中的紅磚、水泥、鋼化玻璃等材料,通過打磨、堆疊、鑲嵌等方式使其重獲生命。他強調身體介入、感知觸碰,以回應工業社會中的人與物的疏離。他的代表作如《紅日》《竹破》《5斤3兩》等,均在日常材料中注入情感與詩性,通過裝置構建出具有社會關懷與空間感知的藝術場域。
講座強調,雕塑不僅是形式建構,更是與時代現實的對話。戴耘將材料視為生命延續體,以藝術方式承載城市記憶,探索公共藝術的精神維度。與會者圍繞作品的社會性與現場性展開討論,認為其創作在材料運用、城市經驗與公共空間之間建立了深度連接。
此次講座為深圳藝術界提供了一個聚焦材料美學與城市文化的交流平臺。未來,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將繼續推動專業性藝術活動,服務本土藝術生態,助力城市文化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