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多所大學相繼面臨倒閉或停辦的困境。
美國的愛荷華衛斯理大學因財務困難宣布關閉,日本有12所大學因生源不足而停招,韓國的地方大學也面臨未來一半以上將關閉的危機。
社會經濟環境變遷,大學已非昔日恒定不變的象牙塔,如今正面臨來自多方的嚴峻挑戰。
那么為什么好端端的大學辦不下去了呢?是經營不善還是另有隱情?
一、是什么導致大學辦不下去
全球范圍內大學倒閉潮并非局限于某一國,而是一種廣泛存在于世界各處的教育危機。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波動、生源的減少以及教育模式的轉變,許多國家的大學,特別是私立高校,正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在美,2020 至 2023 年期間,倒閉或停止招生的大學數目顯著增多,當中不少為歷史頗久但規模偏小的私立學院。
而在日本和韓國,少子化導致的入學人數不足直接威脅到地方大學的生存。
在中國臺灣,私立大學的招生困難和財政壓力也導致多所學校停辦。
這一現象的背后,是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圍內正經歷的深刻變革。
以往,高等教育被認為是通向穩定職業和中產階級生活的必要途徑,大學文憑被視為個人成功的重要標志。
然而,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以及人口結構的調整。
傳統大學的吸引力和其在社會中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審視,大學如今也要面臨非常大的招生壓力。
少子化是全球多個國家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
在日本和韓國,生育率的持續下降導致適齡入學人口大幅減少,許多地方大學因此陷入生源不足的困境。
根據2023年的統計數據,日本至少有12所大學因無法招到足夠的學生而停招,而韓國預計到2042年將有一半以上的大學關閉。
這些國家人口老齡化態勢凸顯,年輕人口的減少,徑直作用于大學的招生水平,使其受到顯著影響。
美國的情形雖異于日本與韓國,然而亦面臨與之相仿的難題。
美國部分地區的年輕人口增長緩慢,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的私立大學,由于無法吸引到足夠的學生,陷入了財務困境。
在美國,大學招生人數在過去幾年里出現了明顯的下降,這一趨勢加劇了許多中小型私立學院的生存壓力。
大學的運轉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包括教職工的薪資、基礎設施的維護,還有科研方面的經費等等眾多領域,這些均是必要的開支。
如果私立大學的學費收入不足以支撐這些開銷,就會出現嚴重的財務危機。
在美國,許多私立大學由于無法獲得足夠的財政資助和捐贈,不得不選擇關閉。
例如,愛荷華衛斯理大學這樣擁有百年歷史的高校,最終也因為財務困難而宣布關閉。
韋爾斯學院宣布關閉。圖源校官網
與此同時,政府對高等教育的資助在很多國家都有所減少,這進一步加劇了高校的財務壓力。
眾多國家的政府大幅減少對公立大學的撥款,導致這些大學只能通過提高學費,來彌補資金的短缺。
但是,發達國家私立大學學費本就非常高昂,學費的上漲會導致部分家庭難以承受,進一步影響了大學的招生情況,形成了惡性循環。
更可怕的是,互聯網也在沖擊著傳統教育行業,這點在美國等歐美國家尤其嚴重。
在線課程的靈活性和低成本,使得很多人選擇通過網絡自學而不是進入大學學習。
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應用,為職業培訓和技能學習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歐美企業也開始偏向直接招收具備特定技能的人才,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大學畢業生。
許多歐美企業已經取消了學位要求,轉而更注重應聘者的技能和實際工作經驗。
這使得傳統大學提供的文憑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價值被重新評估。
一些企業,如谷歌和蘋果,推出了自己的技能培訓項目,為學生提供獲得就業所需技能的直接路徑,這些項目的成本遠低于四年制大學學位。
前幾年的口罩事件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嚴重的沖擊,高等教育行業自然也不能避免。
在口罩期間,許多大學不得不轉向在線授課,這使得一些原本就處于財務困境的大學雪上加霜。
口罩導致的校園關閉、學生退學以及學費收入減少,給許多大學的運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尤其是那些倚重國際學生學費營收的大學,疫情致其收入劇減,財務危機愈發嚴重。
在此次全球大學倒閉潮,中國幸未波及,但未來我們是否會遭遇類似狀況呢?
二、中國未來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嗎?
當下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貌似穩定,然而實則也遭遇著和歐美、日韓相仿的挑戰。雖未現巨大波瀾,可隱憂仍存。
中國出生率連年走低,此狀況預示著未來適齡入學人口或許將逐步縮減。
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區的高校,生源不足的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
倘若此趨勢綿延不絕,部分地方高校恐將遭遇招生窘境,乃至難以維持正常運營。
事實上,中國已經開始了學校倒閉潮,只不過不是大學而是幼兒園,這就已經很能夠說明問題了。
那些沒有競爭力的幼兒園正在迅速被淘汰掉,而在未來,估計大學也要面臨類似的情況。
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名校效應非常明顯,像清華、北大等頂尖高校每年都會吸引到大量優秀的學生。
而相對而言,一些地方普通高校由于缺乏知名度和資源,難以吸引到足夠的生源。
隨著生源減少,競爭加劇,這些普通高校的生存壓力也會隨之增加。
為了應對這一可能出現的危機,政府其實已經在推進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
例如,應優化高校學科布局,摒棄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符的學科專業,從而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任何政策皆僅可舒緩高校的部分壓力,卻難以從根源處將問題徹底化解。
不過相較于全球范圍的大學倒閉潮,中國已經好很多了,那么面對如今這種形式,還值得出國留學嗎?
二、如今還值得去國外留學嗎?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盡管有部分大學因財務危機而關閉,但全球依然有許多頂尖的大學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
哈佛、牛津、斯坦福之類的世界頂尖學府,始終是眾多學子心馳神往的學術圣地。
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應當更多地關注這些大學的學術聲譽、科研實力以及課程設置,而不僅僅考慮學費和生活成本。
與此同時,出國留學的價值不單展現在學術知識的汲取之中,更涵蓋了跨文化的交流以及全球視野的拓展。
留學經歷可以幫助年輕人獲得更廣泛的人脈網絡、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社會,以及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希望在未來國際化的職場中占據有利位置的朋友來說,出國留學依然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然而,學生和家長在做出留學決定時,也需要充分了解可能面臨的挑戰。
一些規模較小的私立大學由于財務問題可能面臨倒閉風險,這意味著學生可能會被迫中途轉學,甚至無法順利完成學業。
因此,在選擇學校時,應盡量選擇那些財務狀況穩定、辦學歷史悠久的高校。
無論是選擇在國內深造,還是出國留學,關鍵在于學生如何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職業規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高等教育的價值不僅在于獲得一紙文憑,更在于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不斷適應與成長的能力。
參考來源:
1、澎湃新聞:《大學倒閉潮,在世界多地輪番上演》
2.中國科學報:美國高校迎來“倒閉潮” 2024.9.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