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都小升初劃片,動靜最大、家長最關注的,毫無疑問還得是錦江區。作為成都教育界的“優等生”,它學區地圖上每一個改動,都牽動著無數家庭的神經弦。
過去說起錦江的好學區,錦二絕對是沒爭議的。但今年新劃片方案公布后,情況不一樣了——錦江其他幾個片區,正在迎頭追趕,整個格局悄悄在變。
這次調整后:各個學區具體有哪些新變化?哪些片區的家長能松口氣,甚至暗爽?又有哪些片區可能被低估了?
先說變化最大的錦江四片,這是家長們認為本次劃片調整的最大贏家。原來的錦江四片一直家長圈熱議的片區——不是因為它多優秀,而是因為它實在太大了!
“二環劃到繞城”的地盤,13所小學搖10所初中。有家長測算過,最遠的學校單程超過8公里,早高峰穿越22個紅燈送娃,堵到懷疑人生。家長們自嘲是“錦四專職司機”,個中辛酸,懂的都懂。
2024年錦四劃片
這次,錦四終于縮小了。
小學由原來的13所精簡到5所(沙河堡小學、成師附小慧源、鹽小通桂、馬家溝小學、菱窠路小學),對口初中由原來的10所減少到9所(川師附中、川師附屬外國語、田家炳中學、川師附中成龍分校、七中育才匯源、七中育才銀杏、七中育才華興、川師附中錦華、七中育才東湖)。
對家長來說,最實在的好處就是接送半徑砍掉一大半。除了七中育才銀杏校區距離相對較遠,其它都還好。
家長們也松了一口氣:“總算不用天天上演‘人在囧途’了,娃兒能多睡半小時,比啥都強!”
錦四2025年劃片
家長們關注的另外一個點也得到了極大的優化。
在名校扎堆的錦江區,有三所中學被家長們認為是“坑”:三中(師大附中成龍分校)、十七中(師大附中書院分校)和錦江區教科院附中(已更名為鹽道街中學南區)。
以往提起錦江區搖號,家長心頭都懸著塊石頭:錦二怕搖到十七中,錦四更“刺激”,一區坐擁三中和教科院附中兩所爭議學校,搖到哪個都難免心里打鼓。
這三所學校到底是不是“坑”,我們下文再說。
今年劃片調整后,錦江區教科院附中被劃出錦四。按家長的話來說,這個片區從原來的兩個“坑”減少到一個“坑”了。搖號的顧慮確實減輕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攀成鋼板塊,對口的成師附小慧源和鹽小通桂都劃在了新錦四,對口的初中“坑”也少了,學區的價值自然提升了。
同樣,錦三也有利好,大多數家長不看好的三中被劃出去了。
最新的劃片里,舊版錦四剩下的小學被劃入新版錦五。不少錦五的家長因為沒被劃入錦四而感到遺憾。
其實新版劃片對錦五的家長來說絕對是利好。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對口的初中并沒有太大變化,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新增了一個七中育才學校金融城校區。
“坑”沒有減少,但增加了一個“潛力股”,從概率上來說,搖到“坑”的幾率是不是降低了?何嘗不是好事?
錦五、錦六的初中雖然暫時沒有七水、七匯這樣極高上限的學校,但手里捏著幾張“王牌”。
第一個是前面提到的七中育才金融城校區,這是七中育才教育集團的第五個直屬校區,它穩穩當當就在錦六的地界上。
七中育才學校金融城校區
更值得關注的是學校的下一步動作,七中育才金融城大概率不止是一所初中。
在官方發布的文章中,學校就明確表示,金融城校區是“七中育才K12小初高貫通發展新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什么是“新格局”?大家可以大膽想象一下。
雖然官方還沒給出具體說法,但片區的家長們基本都猜,旁邊那所H07小學,十有八九就是金融城校區未來的附屬小學了。
另外,金融城校區大門口左邊,還有塊地一直空著沒動。這塊地是不是就是給高中部預留的?
要真是如此,金融城校區說不定就能把小學、初中、高中全給包圓了,娃娃上學能少折騰。
錦七的學校現在數量相對偏少,隨著片區發展,新增學校是必然的。在建的成師附小駙馬分校、七中育才駙馬校區,以及規劃中的駙馬高中,一套“駙馬系”教育組合拳正在路上。可以預見,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好。
最后再說說前面提到的三個“坑”。每年都有家長因為搖到這幾所學校倍感焦慮,它們真的很差嗎?
在錦江區這樣的教育強區來說,這三所學校相比之下的確不算熱門,但要說它們很“撇”,那就是刻板印象了。
客觀來說,在整個成都市,這三所學校絕對不算差,并且這兩年還在大刀闊斧地改進。
去年,三中和十七中被川師附中教育集團領辦,并分別加掛四川師大附中成龍分校和四川師大附中書院分校的校名。
同年,鹽道街中學正式領辦錦江區教科院附中,并加掛“成都市鹽道街中學柳江校區”校名,今年5月,學校升級為高完中(初中+高中),更名為鹽道街中學(南區)。
有家長可能會認為:就是掛個名而已,換湯不換藥。
這可不僅僅是掛名這么簡單,學校本部都拿出了實打實的資源進行扶持。
師大附中書院分校的現任校長李文超,就是從川師附中副校長調過來的。他在川附待了整整26年,是地道的“老川附人”,一路從一線老師干到了學校管理層。
師資交流這塊也很實在。每學年,本部都會派3到5位老師到書院分校帶班任教,每位老師至少要在分校待上1到3年。反過來,書院分校的干部和骨干老師,也會被派到本部去跟崗學習,時間同樣在1到3年之間。
除此以外,書院分校所有新招的老師,上崗前都必須先去川附本部接受統一的入職培訓。
師大附中成龍分校也是類似的管理方式。校長黃紹兵同樣是一位“老川附人”。新聘教師都來自部署師范大學。
四川師大附中成龍分校
相比前面提到的領辦分校,鹽道街中學(南區)的地位更特殊——它是直屬校區,能調動的資源自然也更充分。
這一點,從高中部今年首次招生的熱度就能看出來:統招錄取線達到了606分,和本部只差了5分。可見家長和學生對“鹽道街”這塊牌子,認可度是相當高的。
其實從去年4月開始,錦江區就動作頻頻,好幾所學校陸續更名。
梳理一下就能發現,區里的思路很清晰:就是要讓七中育才、川師附中、成師附小這幾個“金字招牌”動起來,當“火車頭”,帶著其他學校一起跑,好的地方做得更好,不足的地方趕緊補上。
再有,生源這塊錦江區也有優勢。
本身區里整體生源底子就不錯,加上搖號政策持續推行,家長們也越來越看重“指標到校”。現在“搖中哪兒就讀哪兒”的娃娃多了起來,強校和弱校之間的生源差距,慢慢也在縮小了。
師資、資源、生源都跟上了,這三所學校往后發展,路子肯定是越走越寬的。
促進教育均衡,錦江區已經走在前面了。等區內那些短板慢慢都補上來,說不定再過些年,家長們也不用只盯著錦二不放了——因為整個錦江區,都挺拿得出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