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印兩國之間就保持了一定的“傳統”。
即,印度幾乎每過幾年,都會擅自翻越中印之間的邊境線,進而來尋找中國的麻煩。
據相關資料統計,自1962年以來,印度至少在中印邊境挑起了9次沖突事件,嚴重地損害了兩國之間的友好關系。
距離我們最近的是,是在2022年12月在東章邊境地區,雙方發生的流血沖突事件。
我們不難發現,印度每次挑起事端幾乎都占據了人數上的優勢。
而我邊防部隊盡管人數處在劣勢,但每次都能擊潰印度的圖謀。
其中最好的例子莫過于2020年代發生的加勒萬河谷流血沖突事件。
中方以犧牲4人的代價,打死印度20名士兵。
那不禁讓人產生疑問,印軍使用熱武器不是中國的對手這就罷了,那么雙方都使用了冷兵器,印軍為何還不是對手?
1、西藏東章邊境沖突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兩場沖突是如何發生的。
2022年12月的一天,我西部戰區一支300人的邊防隊伍,正在執行東章地區的邊境巡邏任務。
隸屬于東章地區的旺達,對中印兩國而言頗具一番意義。
西藏六世達賴喇嘛在這里誕生,這里也是印度最大佛教寺院的所在地。
當我邊防官兵巡邏到東章地區時,突然發現有著大約數十名的印度士兵,擅自越過了中國實際控制線,其行為已經侵犯了中國主權。
見狀,我邊防官兵立即將這些印度士兵給圍了起來,雙方在對峙過程中發生了肢體沖突。
令人沒想到的是,印度這次卻是有備而來,不一會就從多個地方冒出了一支上千人的隊伍。
他們拿著電棍、狼牙棒等武器,對我邊防部隊構成了包圍之勢。
盡管戰士們根據地形迅速組成了防御陣形,堪堪抵擋住了印軍的圍攻,可人數畢竟是處在絕對劣勢,致使我們始終不能發起反擊。
雙方經過長達一天時間的對抗,在我方付出幾人受傷的情況下,至少打傷印軍三十多人。
考慮到這里距離印軍邊防站較近的緣故,再拖下去可能會引來印軍的增援,為避免我方出現人員死傷事件,只能暫時撤退。
此次邊境沖突,前后只持續了不到48小時的時間,
其次,我們再來看加勒萬河谷邊境流血沖突事件。
2.加勒萬河谷事件
2020年6月15日,印度士兵趁著夜色越過邊境線,拿著鐵絲網等工具,企圖在中國控制的一側建立據點。
印軍的行動沒有隱瞞過我邊防部隊的巡邏隊伍,見狀我方立刻派遣上前進行交涉。
在交談的過程中,印軍從后方源源不盡地趕來,還沒過多久,現場到處都充滿了印度士兵。
他們企圖通過絕對的人數差,逼迫我邊防官兵暫時退讓。
面對六百多名手持冷兵器的印度士兵,以祁發寶為首的我邊防官兵毫不退讓,一邊在和印軍交涉的同時,一邊向后方發去了請求支援的指令。
只不過,這里距離我后方駐地還尚有一段距離,祁發寶能做的也只是盡量拖延。
見到我邊防官兵還不進行退讓,印軍率先展開了攻擊。
沒辦法,我邊防官兵現有人數不過十多人,只能暫時組成防御隊形,一邊抵抗,一邊拖延時間。
可人數上的巨大劣勢,致使我方多名官兵當場身受重傷。
祁發寶團長頭部遭受重擊,以陳紅軍為代表的取證小組,在保護團長的時候,也被印軍打傷。
還有陳祥榕、肖思遠等人,身體均是多處掛彩。
印軍見狀,又發起了更大規模的攻勢,上百人一起圍毆他們,企圖盡快擺脫中國這支邊防部隊。
事情已然如此,祁發寶等人選擇了誓死不退,牢牢地拖住了這伙印軍,為我后方援軍的到來爭取到了寶貴的時機。
值得一提的是,接到前方請求支援的指令后,我后方距離這里最近的哨所,立刻就派出了70多人向這里急速趕來。
考慮到現場情況,我邊防官兵并沒有攜帶槍支等熱武器,而是拿著盾牌、狼牙棒等冷兵器趕來支援。
當我方援軍抵達后,盡管還與印軍有著絕對的人數差距,但心中那份保家衛國的決心使得我邊防官兵迸發出了強大的戰斗力。
有了他們的加入,現場局勢立刻得到了扭轉。
就像是狼入羊群一般,我邊防官兵組成穩固的反擊陣形,一步步地逼得印度士兵不斷后退,很快就開始變得自顧不暇起來。
到處都是逃跑的印度士兵,他們有的人為了逃跑,竟然選擇了跳崖或是跳入湍急寒冷的河水中。
在我邊防官兵付出犧牲4人的代價下,頑強地守住了國門,過程中在擊斃了20名印度士兵的同時,還俘虜了對方六十多人。
3、印度士兵不如解放軍的原因
從這兩次邊境沖突事件中不難看出,印度士兵之所以不是中國軍人的對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雙方行事的底層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印度士兵的行為就是赤裸裸地侵略,這就像是我們日常中遭遇小偷一般。
小偷闖入我們的家中開始行竊,必然不會抱有和這一家人發生搏斗的想法,而是會占到便宜就走。
而這一家人不知道小偷會做出怎樣的事情,為了避免發生最壞的結果,同時也為了自身的生命財產安全,就必然會盡最大最大努力來驅趕小偷。
我邊防官兵就是如此,他們的心中懷揣有一股非常強烈的保家衛國的信念。
而反觀印度士兵,則完全就沒有這種信念,他們選擇從軍更多地還是將軍人職業視作一份工作,而不是責任。
當然,這也是印度的國情所導致的。
其次,印度士兵在這一方面接受到的訓練強度,不如解放軍。
從某種程度上說,印度士兵在日常的訓練中,實則更加注重儀式感。
從網上流傳出的視頻就能證明這一點,印度士兵在進行火炮實彈發射的訓練中,其發射程序之繁瑣,簡直令人不忍直視,更像是在表演,一切為了好看。
而解放軍則是一切都從實戰的角度出發,怎樣方便,怎樣能在最快速度進入戰斗狀態,就怎么來。
最后一點就是,印度士兵的平均年齡有些過于高了。
印度征兵實行的是募兵制,按照規定最長可以服役17年。
盡管中國也有類似的服兵役制度,但我們在這方面的要求則更加地嚴格,實行所謂的優勝劣汰。
而反觀印度士兵,大多則是為了更好地待遇而選擇了留下,所以印軍中的老兵比例長期居高不下。
如果是到了戰時,這反而是一種優勢,可若是放到了現在,卻成為了劣勢。
過高的年齡,會導致人的身體會不可避免地出現體能、力量方面的下降,外加還是在高海拔地區,這樣的狀況就更加的明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