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基輔的高層權力斗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最新通報:烏克蘭政府高層今年已有5位關鍵官員被調查或調整,涉及面之廣、力度之大,為近10年來罕見。
彭博社、路透社等主流媒體也用“power struggle at the top”形容近期烏克蘭權力結構的劇烈震蕩。民調公司“Rating Group Ukraine”5月底的調查顯示,超68%的受訪者擔心當前高層內斗影響國家整體抗壓能力。
不論國內還是國際輿論,都在密切關注烏克蘭政壇這場“大換血”的風暴。權力更迭、派系洗牌、外部壓力、國際關系,每一個節點都牽動著未來局勢的走向。
“影子總統”浮出水面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自2019年上臺后,憑借高曝光率和親民形象曾一度成為西方輿論熱捧的“明星總統”。但就在外界普遍關注其個人執政風格與表現時,烏克蘭政治生態的真實權力流向卻出現了異動。
總統辦公廳主任安德烈·葉爾馬克,1971年生,身高1米85,背景復雜。盡管名義上是總統的高級幕僚,但諸多國際政情分析報告中,他被稱為烏克蘭“影子總統”。
《紐約時報》曾在5月發表評論,認為葉爾馬克已成為烏克蘭實際的權力調度者,其在關鍵人事調整、外交談判,尤其與美國的武器援助協商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多家智庫指出,葉爾馬克與澤連斯基的關系撲朔迷離。表面上澤連斯基仍是國家象征,但葉爾馬克通過掌控總統辦公廳,主導著核心決策流程。路透社曾援引不愿具名的烏克蘭高官說法:“總統在臺前,葉爾馬克在幕后,真正的權柄其實在葉手中。”
烏高層權力博弈加劇
6月,葉爾馬克赴美尋求進一步軍援,結果屢碰釘子。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和副總統萬斯均拒絕與其會面。美方冷遇信號極為明確:華盛頓對葉爾馬克領導下的烏克蘭高層團隊失去耐心。
外媒普遍分析,葉爾馬克的強硬姿態、語言溝通能力不足及其“過于自信”的處事風格,成為美方不滿的直接原因。
更重要的是,美國對烏克蘭內部權力格局的調整有著根本性影響。美國中央情報局多年來對烏克蘭情報系統有深度滲透,部分高官甚至被認為直接受美方庇護。
美國智庫“Eurasia Group”6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烏克蘭權力核心的每一次變動,都與美國對本地關鍵人物的信任度高度相關。
美國軍援暫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烏克蘭貸款發放節奏趨于謹慎,外部壓力驟增。葉爾馬克的親美路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烏高層對外關系面臨大考。此時,烏克蘭政壇內部的權力博弈也隨之劇烈升級。
核心人物輪換
進入6月,烏克蘭高層人事風暴頻繁。葉爾馬克開始對權力核心圈進行大規模調整,首當其沖的是情報系統和政府副總理層面。
情報局長布達諾夫事件成為外界關注焦點。布達諾夫將軍主導了6月1日的著名“蜘蛛網行動”,摧毀俄軍多架戰略轟炸機,聲名鵲起。更早前,他曾策劃針對俄軍高層的“斬首行動”,成功炸毀“莫斯科號”旗艦。布達諾夫在烏克蘭國內外都享有極高聲譽,被認為是“美國最信任的烏克蘭將軍”。
葉爾馬克試圖將布達諾夫調離情報局,安插己方親信,動作迅猛。但布達諾夫的去留牽動多方利益。澤連斯基極為忌憚,擔心撤換布達諾夫引發軍方與民間不滿。
美國中情局據傳早在十年前已將布達諾夫視為重點培養對象,美方強硬表態“絕不容許動搖”。葉爾馬克的這一舉動最終未能奏效,布達諾夫依然穩坐情報局局長之位,顯示美烏間的復雜權力牽制。
副總理切爾尼紹夫因一宗房地產項目被指控以極低價格購入公寓,涉案金額高達30萬美元。事件爆出時,切爾尼紹夫正在國外訪問。相關房產項目很快被凍結,外界一度盛傳其滯留海外。最終他緊急回國,公開否認指控,表示愿意接受調查。
本案成為烏克蘭自立國以來,級別最高的官員調查案。深層分析顯示,調查并非單純反腐,而是葉爾馬克意圖清洗異己、扶持親信的典型操作。
切爾尼紹夫曾參與總理競選,長期不屬葉爾馬克陣營。葉爾馬克借機推動“尤利婭”副總理上位,黨爭色彩濃烈。多家獨立媒體分析,烏高層反腐已演變為新一輪權力洗牌。
扎盧日內曾是烏克蘭最受尊敬的軍方領袖。多項民調顯示,他在總統選舉中的潛在支持率遠超其他候選人。春季,扎盧日內因威望過高被撤換,外界普遍認為是高層對其“威脅論”的反應。扎盧日內的去職進一步加劇了軍政兩界的不信任,為葉爾馬克“收權”埋下更深隱患。
烏克蘭迎來“大換血”周期?
烏克蘭高層的權力結構正經歷劇烈重組。葉爾馬克一邊在國內加緊布局,將親信安插至關鍵崗位,一邊嘗試修復對美關系。6月以來,高層會議頻繁,政策調整加速,烏克蘭政府“換血”節奏明顯加快。
6月,基輔政治研究所發布的權力分析報告指出,烏克蘭現行體制下,辦公廳主任對總統權力的制衡作用空前強化。
葉爾馬克通過人事調整、對異己高官的調查和邊緣化,逐步實現對決策核心的高度集中。與此同時,澤連斯基的“象征性權威”日益凸顯,實權大多流向葉爾馬克手中。
國際觀察人士認為,烏克蘭現今權力格局已呈現出明顯的“影子總統”主導特征。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2025年6月最新專題報告,將葉爾馬克稱作“Kingmaker of Kyiv”(基輔造王者),并警告烏克蘭權力過度集中帶來潛在風險。
外部壓力與危機共振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壓力并未減弱。6月,俄軍巡航導彈和無人機空襲頻次攀升,烏克蘭國土安全局數據顯示,單月重大襲擊次數較去年同期增長22%。俄烏戰線日益膠著,基輔、哈爾科夫、敖德薩等地基礎設施損毀嚴重。
與此同時,美國和歐洲對烏軍事援助陷入僵局。美方因對烏克蘭內部腐敗及權力斗爭失去信心,暫停新一輪高端武器供應。
歐盟多國因能源和財政壓力,援烏力度出現回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雖然承諾貸款,但附加條件嚴苛,烏克蘭政府財力捉襟見肘。
烏克蘭媒體普遍擔憂,內外困局下,政府再陷權斗將削弱整體抗壓能力。Rating Group Ukraine 6月調研顯示,72%的烏克蘭民眾對“權力內耗”持消極看法,大量青年選擇移民或準備出國深造。基輔智庫“Democracy House”警告,現階段內斗一旦失控,可能導致國家治理真空。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5-07-07 20:00:外媒爆:烏克蘭向德國提交數十億歐元“秘密軍備清單”,多方信源證實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