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包車旅游途中墜崖落水,致2死5失蹤;意大利街頭遭遇扒竊,錢包護照不翼而飛……隨著暑期旅游旺季來臨,多起安全意外事件接連發生,為游客敲響了警鐘。昨日,海岸君走訪滬上多家旅行社,業內人士結合案例提醒:無論選擇何種出行方式,“安全關”必須貫穿旅程始終。
自由行熱潮下的“熟人陷阱”:私車私導藏風險
中高考落幕,學生群體的自由行迅速升溫。高三家長劉女士的孩子與同學相約川西,從訂高鐵票、酒店到規劃路線全由學生自主完成,透著一股“我的旅行我做主”的朝氣。去哪兒旅行平臺數據顯示,高考后多人出行的酒店訂單占比超七成,西北環線、海濱城市、美食之都成為熱門之選。然而,這種“說走就走”的自由背后,暗藏著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
“不少游客通過論壇、社交群聯系‘熟人’推薦的私車、私導,看似省錢方便,實則缺乏保障。”一位旅行社負責人介紹,這類“散拼式”出行往往連正規合同都沒有,不少司機是外地臨時接單,對當地路況一知半解,所用車輛更是未經合規備案的非營運車。一旦遭遇極端天氣或突發事故,游客既難以取消已預訂的酒店,又缺乏專業團隊的應急支持,很容易因“不想浪費行程”的心態冒險前行,將自己置于險境。
相比之下,旅行社的專業保障優勢尤為明顯:背后有專人實時追蹤目的地天氣、路況,提前研判風險并制定應對方案。
“比如近日新疆獨庫公路突降暴雪,我們的安全團隊第一時間聯動——有人緊盯當地氣象預警,有人協調酒店客房與備用車輛,一旦需要啟動預案,既能及時規避危險,又能最大程度保住游客的行程體驗。”春秋旅游副總經理周衛紅建議,攜帶老人、兒童出行的家庭,不妨選擇大型旅行社的團隊產品;即便是偏愛自由行的游客,也應通過正規平臺預訂當地服務,確保交通、住宿等關鍵環節資質可查、責任可溯,讓自由行的“自由”有安全兜底。
出境游“絲滑”背后:防盜與合規是兩大關
隨著出境游政策持續放寬,日本、泰國等東南亞目的地的自由行占比已超六成,自駕游也成為不少家庭深度探索當地的選擇。然而,在“絲滑”出行的便利背后,潛藏著需要重新適應的安全規則與細節。
“羅馬斗獸場周邊、巴黎地鐵里,針對中國游客的扒竊案件近期明顯增多。”深耕歐洲游多年的領隊李小姐透露,暑期是境外盜搶案件的高發期,部分游客習慣將護照、現金隨意放在隨身包外側,或是在景區拍照時隨手放置物品,很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目標。她建議,游客出境前可備好“防盜套裝”:重要證件掃描存檔云端,隨身攜帶復印件應急;使用貼身防盜腰包收納貴重物品,在人群密集處避免暴露財物,不給小偷可乘之機。
如今,選擇出境自駕游的游客越來越多,而提前吃透當地法律法規是安全出行的前提。
一位旅行社負責人提醒,不同國家對駕照的要求差異顯著:法國、德國等申根國家明確規定,非歐盟駕照必須搭配官方認可的翻譯件;亞洲地區更顯細致——日本僅承認國際駕照(IDP)或經認證的日文翻譯件,韓國則要求提供韓文翻譯認證;北美地區規則更具地域性:美國加州、紐約等熱門旅游州,多數租車公司需查看駕照翻譯件,加拿大各省則相對統一,基本要求英文或法文翻譯認證件。
此外,境外交通規則與國內的差異也需格外留意:右舵左行的駕駛習慣、環島讓行的優先級、停車標識的特殊含義等,都可能成為安全隱患。建議提前登錄當地交通部門官網查閱指南,甚至通過模擬視頻熟悉操作細節,避免因“習慣性操作”引發意外,讓自駕的樂趣不被風險干擾。
這些“安全細節”別忽視
除了上述風險,業內人士還總結了暑期旅游的“高頻隱患”。
涉水安全:海濱、河流景區需警惕離岸流,不在無救生員區域下水;參與漂流、皮劃艇等項目時,務必穿好救生衣,不擅自脫離隊伍。
山區避險:暴雨后易引發滑坡、泥石流,避免前往未開發的“野景點”;徒步時隨身攜帶口哨、手電筒,與同伴保持通訊暢通。
飲食衛生:夏季食物易變質,不生食路邊攤海鮮、涼菜;前往高原、熱帶地區前,備好腸胃藥、防中暑藥品。
應急準備:提前保存目的地大使館(領事館)電話、景區救援電話;購買涵蓋醫療、行程取消的旅游保險,明確理賠范圍。
“安全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多位旅行社負責人強調,暑期出行前,不妨花10分鐘做一份“安全清單”:查天氣、看攻略、備物資、存電話。唯有將風險想在前、做在前,才能讓旅途的美好不打折扣。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楊玉紅
圖 片 | 東方ic
編 輯 | 任天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