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法國在軍售領域可謂是狀況百出,其引以為傲的 “陣風” 戰斗機銷售遇冷,法國方面竟將矛頭無端指向中國,指責中國駐外大使館的國防武官帶頭破壞 “陣風” 戰斗機的銷售,試圖說服已訂購該戰機的國家(特別是印尼)不再購買更多,并鼓勵其他潛在買家選擇中國制造的戰機。這一毫無根據的指責,猶如鬧劇一般,背后折射出的是法國軍工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焦慮與無奈。
一、“陣風” 光環破碎:實戰失利成銷售滑鐵盧導火索
長久以來,“陣風” 戰斗機憑借法國軍工的技術底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享有一定聲譽,被宣傳為一款性能卓越的多用途戰斗機,具備出色的空戰和對地攻擊能力。然而,今年 5 月的印巴沖突,卻如同一記重錘,無情地擊碎了 “陣風” 的光環。
在那場激烈的空戰中,巴基斯坦宣稱其空軍使用中國制造的殲 - 10CE 戰機配合霹靂 - 15 空空導彈,一舉擊落了 3 架印度空軍的 “陣風” 戰機。盡管印度軍方對此保持沉默,但社交媒體上流傳的戰機殘骸照片,卻清晰地顯示出法國制造商的標簽,法國情報官員私下也證實至少有一架 “陣風” 被擊落,這創造了 “陣風” 戰機首次實戰損失記錄。此消息一經傳出,全球嘩然,那些原本對 “陣風” 性能深信不疑的潛在買家,心中紛紛泛起了嘀咕。畢竟,實戰是檢驗武器裝備性能的最佳試金石,在真實的戰場上,“陣風” 被中國戰機擊落的事實,讓其所謂的頂尖性能備受質疑。
在國際軍貿市場中,口碑與信譽至關重要。此前,“陣風” 憑借未經歷實戰檢驗的紙面性能,在市場上吸引了眾多客戶,埃及、印度、卡塔爾、希臘等國紛紛下單,總訂單數量超過 200 架。但如今,實戰中的失利讓這些國家開始重新審視 “陣風” 的價值。據外媒報道,一些已經購買了 “陣風” 戰機的國家,面對國內民眾和社會的輿論壓力,對后續的采購計劃產生了動搖。而那些原本在考慮購買 “陣風” 的潛在買家,更是望而卻步,開始將目光投向其他性能更可靠的戰機。
二、中國躺槍:法國為保軍售利益的無理甩鍋
面對 “陣風” 戰機銷售遇冷的局面,法國不去反思自身產品在實戰中暴露的問題,反而妄圖將責任推卸給中國,聲稱中國駐外大使館的國防武官在與其他國家的安全和防務官員舉行會議時,稱印度空軍的 “陣風” 戰機表現不佳,并推銷中國制造的武器。法國國防部甚至聲稱,“陣風” 戰機受到 “廣泛的虛假信息運動” 攻擊,該運動 “試圖推廣替代裝備的優越性,特別是中國設計的裝備” 。
然而,這種指責完全是無稽之談。中國政府對軍品出口始終采取慎重、負責的態度,遵循軍品出口三原則:有助于接受國的正當自衛能力;不損害有關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不干涉接受國的內政。在國際軍事出口與合作中,中國向來不會通過貶低他國產品來達到推廣自身裝備的目的。而且,對于法國所指控的內容,其根本無法提供確鑿的證據來證明中國官方或相關人員實施了貶低 “陣風”、推銷國產戰機的行為。
事實上,法國此舉更多是出于對自身軍售利益受損的焦慮。近年來,中國航空工業飛速發展,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異軍突起,中國的戰機憑借出色的性能、合理的價格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務,受到了眾多國家的關注與青睞。以殲 - 10CE 戰機為例,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售價僅為 5500 萬美元,而印度購買 “陣風” 的全包合同單價卻高達 2.3 - 2.9 億美元。巨大的價格差距,再加上殲 - 10CE 在實戰中展現出的優異性能,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在采購戰機時,將中國戰機納入了優先考慮范圍。法國眼看自己在國際軍貿市場上的份額受到擠壓,便試圖通過抹黑中國的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利益。
三、市場抉擇:軍工貿易邏輯變革下的新態勢
“ 陣風” 戰機銷售困境的背后,更深層次地反映了全球軍工貿易邏輯的變革。在過去,西方軍工巨頭憑借先進的技術和長期積累的品牌優勢,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他們通過技術壟斷和宣傳營銷,塑造了產品的 “技術神話”,使得一些國家在采購武器裝備時,往往盲目跟風,忽視了實際需求和產品的真實性能。
但如今,隨著全球軍事技術的普及與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具備了自主研發或生產先進武器裝備的能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客戶在采購武器時變得更加理性和務實,他們不再僅僅關注產品的紙面數據和品牌光環,而是更加注重產品在實戰中的表現、性價比以及是否能夠與本國的作戰體系相融合。中國軍工正是抓住了這一市場需求的變化,在提升產品性能的同時,注重打造完整的作戰體系,為客戶提供 “交鑰匙” 式的解決方案。
以殲 - 10CE 戰機為例,其不僅自身性能優異,配備了先進的雷達、航電系統以及強大的武器掛載能力,還配套了 PL-15E 導彈、電子戰系統和數據鏈解決方案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空戰體系。這種體系化的優勢,使得購買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戰斗力,并且在作戰中實現各武器裝備之間的高效協同。相比之下,“陣風” 戰機雖然在某些單項性能上表現出色,但在面對中國完整的空戰體系時,其短板逐漸暴露。例如,在與殲 - 10CE 的對抗中,“陣風” 戰機的電子戰能力不足,非隱身設計導致其在現代空戰中的生存率堪憂。
在當前的國際軍貿市場中,客戶的選擇越來越多元化,他們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西方軍工產品。法國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重新贏得客戶的青睞,就必須正視自身產品存在的問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性能,優化售后服務,而不是試圖通過抹黑競爭對手來挽回頹勢。否則,“陣風” 戰機以及法國軍工在國際市場上的前景,恐怕將愈發黯淡。
當法國忙著編織 “中國威脅銷售” 的劇本時,埃及、印尼等國的客戶們心里也在盤算著:花大價錢買一架被性能更優且價格更低的戰機擊落的武器,這筆買賣怎么算都不劃算。法國若想重振 “陣風” 的銷售,當務之急是收回無端指責,回歸產品研發與改進的正道,以實力重新贏回市場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