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印巴空戰這一遭,法國陣風戰機在全球軍武領域的“名聲”,似乎已經救不回來了。
據《秘魯21世紀報》報道,秘魯政府已正式拍板,將以35億美元的總價,從瑞典薩博公司采購24架“鷹獅E”戰斗機。
【秘魯決定購買瑞典“鷹獅”戰機】
這對法國來說無疑是一次“滑鐵盧式”的失敗,為什么這么說呢?
要知道,秘魯空軍早在上世紀就裝備了法國的幻影-2000戰斗機,在飛行員訓練體系、維修保障能力、武器彈藥通用性等方面,都與法國系統深度綁定。而且相比毫無實戰經驗的“鷹獅”,“陣風”的性能是獲得實戰考驗的。
因此,當秘魯啟動新一輪戰機采購計劃時,“陣風”是最被看好的熱門選項,甚至法國國內都覺得,這筆軍售基本是“囊中之物”。
但結果顯而易見,“陣風”被放棄了,秘魯選擇了被稱為“歐洲性價比之王”的“鷹獅E”中型戰機。而促使秘魯做出這個最終決定的因素,除了資金以及交付周期等,最主要原因就是“陣風”在印巴空戰期間的表現實在“太拉胯”了。
今年5月,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了四天的高強度邊境空戰,雙方投入了大量戰機,戰況異常激烈。沖突之后,巴基斯坦方面宣稱,他們使用中國制造的殲-10C戰斗機,在短時間內擊落了五架印度戰機,其中包括三架法國制造的“陣風”。
雖然印度官方并未完全承認損失數字,但也間接承認有“陣風”在交戰中被擊落。另外,法國空軍內部的一份分析報告也指出,至少有一架陣風在戰斗中被擊毀,這是已知的陣風戰機首次在作戰中被擊毀。
【“陣風”戰機在印巴空戰中被擊落】
這場空戰無疑讓“陣風”遭到了極大打擊。在空戰之前,法國“陣風”戰機代表著法國軍工的頂尖水平,被認為是全球最頂級的戰機之一,印度一度吹噓其是“天下無敵”,但空戰之后,全世界都對“陣風”戰機的戰力產生了質疑。
而這次這筆35億美元的大單流失,更是直接讓法國方面徹底破大防了,甚至還遷怒到了中國“頭上”。
日前,法新社等媒體日前援引法國情報部門說“中國故意貶損陣風戰機”,才導致陣風戰機的對外銷售遭到阻礙。甚至還有一些法國媒體腦補出了一場“中方遏制法國工業和戰略崛起”的戲碼。
說白了,這就是在甩鍋。可惜,這個鍋中國不背。
首先,殲-10C的表現是戰場上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外界只是客觀報道,何來“貶損”?其次,法國媒體口口聲聲說“中國宣傳”,可我們看看國際主流防務平臺,幾乎都是在轉述印巴雙方各自的說法,沒有一家是“替中國帶節奏”的。
最關鍵的是,法國軍工在近年來的表現,確實存在“高開低走”的趨勢。從印度、埃及、希臘到東南亞多個國家,陣風戰機雖然有不少銷售記錄,但在配套維護、后勤支持、使用成本等方面,爭議不斷,早已不是“香餑餑”。
【中國軍工走到現在靠得是真本事】
現在被秘魯“拋棄”,法國不反思自身問題,反而遷怒中國,無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另外要補充的是,秘魯此次之所以拋棄“陣風”戰機,背后還藏著更深的政治含義。當前大國競爭激烈,一些小國不想在大國之爭中站隊,也不希望被高昂的軍備拖死預算,他們更希望能通過購買高性價比的武器系統,來實現”有限預算下的最大威懾“。
在這種情況下,秘魯購買瑞典的“鷹獅”戰機,就是在向外界傳遞一個明確信號:秘魯既不靠美俄大國,也不跟風法德老牌,走的是”中立路線“。從這個角度來講,除了瑞典的鷹獅外,韓國的FA-50、土耳其的TF-X,甚至中國的殲-10C、梟龍,都是各國軍備的主力候選。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陣風”賣不賣得出去、賣得好不好,跟我們沒有任何關系,我們也絲毫不關心。我們沒有參與競爭,也沒有發表任何“貶損言論”,更不會因別人的失敗而沾沾自喜。中國軍工之所以能走到現在,靠得都是真本事,法國這種單方面把“陣風”在個別市場的得失與中國硬性捆綁,純屬自我加戲。
法國錯失秘魯軍購大單,最根本的原因是陣風戰機在實戰中暴露出的問題,以及其價格體系與服務體系的結構性短板。而秘魯轉向“鷹獅”,也不是一時沖動,而是基于現實的戰略理性選擇。
世界不是法國的“專屬秀場”,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軍火市場上,誰的戰機更能打、誰的系統更可靠、誰的服務更周到,最終都逃不過實戰和市場的雙重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