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8日訊7月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山東省道德模范系列記者見面會第二場,邀請第九屆山東省道德模范中的代表講述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
楊守偉,是濰坊市兒童福利院的副院長,也是孤棄兒童的“媽媽”。先后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最美社工、齊魯時代楷模、全省道德模范。
楊守偉的工作就是照顧好福利院的孩子們,他們90%以上患有重度殘疾或重度疾病,大多數生活不能自理,要照顧好他們,不僅需要決心和勇氣,更需要足夠的耐心與愛心。
除了愛心和耐心,還需要足夠的專業知識。經過幾年的努力,她先后取得了孤殘兒童護理員、高級育嬰師、營養師、康復保健師、蒙特梭利中級教師、助理社工師、社工督導等多項資格證書,申報成立了“楊守偉勞模創新工作室”,完成了孤殘兒童保護性約束衣、手握環、嬰幼兒觸摸墻等創新10余項,部分創新成果全國推廣。
如今,她養育過1000多個孩子,400多個孩子被家庭收養,他們重新進入家庭,走進校園,融入社會。
25年來,最讓楊守偉百感交集的時刻,永遠是看著親手帶大的孩子走向新家庭的那一刻。那種喜悅與不舍交織的復雜心情,只有經歷過才能真正體會。
2009年,民警送來一個患有嚴重唇腭裂的孩子,楊守偉給他取名健健。當時他連吃奶都困難,她專門為他設計了“吸管式”奶瓶,帶他往返北京做了四次修復手術。最讓她欣慰的是,這個曾經連哭都發不出聲的孩子,后來能清晰地叫她“媽媽”了。她常帶他回家過周末,帶他去超市、書店,就想讓他知道:你和所有孩子一樣,值得擁有完整的世界。
2015年得知要被收養時,那個臨別的夜晚,6歲的健健一直緊緊摟著她的脖子,只要她稍稍一動,他就會驚醒喊“媽媽”。第二天她沒敢去送他,同事帶他跟收養家庭見面后,健健打來電話,他哭著說:“楊媽媽,我會想你的,我還帶著你的照片呢!”
濰坊市兒童福利院,有一塊長長的照片墻,上面貼滿了從兒童福利院走出去的孩子,他們都曾是她生命里最親的人。這些年,每當思念那些走出去的孩子時,她們就把這份牽掛化作動力,把更多的愛播撒出去,送給更多的孩子。近年來,她們走出福利院,把康復訓練、特教課堂搬進社區家庭,通過“志愿服務”的形式,把服務送到困境殘疾兒童的身邊。
閃電新聞記者 王雨心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