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盛大金禧暴雷,法學博士盤繼彪給投資者留下了一封,內容之囂張能把人氣到“吐血”。
“親愛的顧客朋友、合作伙伴,我們真的跑路了:
錢已經用專業的團隊洗干凈了,人也在國外了,這個國家沒有引渡條約,沒辦法引渡回去。
記住以后不要貪高息,貪高息吃大虧,這只是給你們的一個小教訓。
不要覺得太難過,我們不騙你,還有人騙你,人生就是這樣。
這年頭最好的投資就不瞎投資。”
盤繼彪涉案規模高達911億人民幣,案發后火速卷錢偷渡出國。他以為,只要跑出國,中國就拿他沒有辦法了。
盤繼彪絕對沒想到,僅僅一個月,中國就把他抓捕歸案了。就在今年6月25日,長沙市法院判了,盤繼彪被判處無期徒刑。
盤繼彪出生于1973年的湖南永州,考上中國政法大學,還一路讀到了經濟法學博士,畢業之后就被分進了政府單位。
端著湖南司法廳的鐵飯碗,他覺得不掙錢,果斷辭職下海,掙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盤繼彪發現金融,投資是一個空手套白狼,無本萬利的工作,他心動了。
盤繼彪深諳人性,他知道,想讓別人心甘情愿地把錢交給你,你得先把自己變成一個值得托付的“神”。
他把各種會長、主任這些響當當的頭銜,一個個掛在自己胸前。一時間,“金融導師”和“大慈善家”的光環,比烈日還要耀眼。
這身精心縫制的“完美皮囊”,實在太有迷惑性了。
誰能想到,在這襲華麗的袍子下面,爬滿了虱子。2011年盤繼彪開始宣傳自己的盛大金禧。它的誘餌更是簡單粗暴:年化回報率12%到14%!
這是什么概念?當時銀行理財的收益,普遍在3%到4%之間晃悠。更夸張的是“鉆石VIP計劃”,起投門檻一百萬,回報率直接飆到15%。
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看起來假得不能再假,可架不住盤繼彪這位“神”親自站臺啊。一個用信任編織、用貪婪驅動的金融絞肉機,就這么開動了。
為了騙人,盤繼彪團隊煞費苦心,編造了一堆聽起來高大上的投資項目。
信息不對稱,你聽著云里霧里,覺得高深莫測,心里反而更容易相信。騙子要的,就是你這份因為無知而產生的敬畏。
為了讓這場騙局擴大規模,盤繼彪開始搭建營銷網絡。
他們不跟你談復雜的金融模型,而是提著米面糧油,走進社區,噓寒問暖。今天送根小金條,明天送塊名牌表,后天再組織一場境外豪華游。
這種堪比親人般的貼心服務,專門攻克那些防備心最弱的中老年群體。老人家一輩子省吃儉用,哪見過這陣仗?一來二去,心理的防線就塌了。
兒子騙父母,姐姐拉妹妹,老同學、老戰友之間互相“推薦”。信任,成了最高效的傳銷工具。那么,這天文數字般的資金,到底流向了哪里?
有部分錢是用來“拆東墻補西墻”,是維持騙局不倒,還有的是用來支撐公司豪華的辦公室,鋪天蓋地的廣告。
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塊,流進了盤繼彪自己的口袋。海外的豪宅,車庫里的豪車,手腕上的名表,還有包養情婦的開銷……
當受害者們還在為每月按時到賬的幾千塊利息沾沾自喜時,盤繼彪正在用他們的本金,過著帝王般的生活。
其實,警鐘早就敲響了,只是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捂住耳朵。
2017年,監管部門更是白紙黑字地指出,它根本不具備吸收公眾存款的金融資質。
可為什么,騙局不僅沒有收斂,反而愈演愈烈,瘋狂擴張了五年之久?原因說來簡單,又無比悲哀:盤繼彪的人設,包裝得太成功了。
在許多投資者眼里,一個有博士學位、天天上電視、還捐了那么多錢的大善人,怎么可能是騙子?
政府的提醒,在他們看來,反倒像是對成功企業家的“打壓”。騙局就這樣,在一片詭異的信任氛圍中,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據估算,到后期,公司每個月需要支付的利息高達2.3億元,而新拉來的資金,只有1.8億。
巨大的窟窿已經無法彌補。盤繼彪拋出了一個所謂的“美國上市”計劃,畫了一張更大的餅。
2022年11月,大戲迎來了最高潮。月初,盤繼彪還在公司內部會議上慷慨陳詞,痛斥外界關于他要“攜款潛逃”的謠言,還拍著胸脯保證,要去云南“籌錢”解決問題。
一番表演,安撫了所有人的心。誰能想到,他話音未落,人就已經和核心團隊一起,從人間蒸發了。
盛大金禧的官網上,竟然出現了一份口吻極其囂張的跑路公告,公然承認公司已經人去樓空,還極盡嘲諷之能事,說這是給投資者“花錢買教訓”。
這種把無恥當勇氣的行為,徹底擊垮了受害者最后一絲幻想。
2022年12月,僅僅逃亡了1個月,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金融導師”,就在警方的抓捕行動中狼狽落網。
最終,盤繼彪因集資詐騙、洗錢等多項罪名,被判處無期徒刑。騙局的大幕,總算是落下了。
只是,帷幕背后,是一個個破碎的人生。長沙有位張阿姨,最初只是試探性地投了五萬,當月利息準時到賬后,她便深信不疑。
她不僅押上了自己一輩子的積蓄,還發動了12位親朋好友,一起加入這場“共同富裕”的盛宴,最終血本無歸,眾叛親離。
執法機關只能盡可能查封犯案人員的資產,彌補受騙群眾的損失。對于65歲以下,應退本金不超過3萬元的客戶,于2023年12月起正式兌付,最長分48期兌付完成。
如果等不及,可以選擇拿走賴永興醬酒產品抵錢。說到底,盛大金禧案,就是一個再標準不過的龐氏騙局。
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這個時代深層的困境:在利率持續走低,好的投資渠道又稀缺的“資產荒”里,普通人對財富增值的焦慮,究竟有多么強烈。
當發財的渴望壓過了理性的警報,再拙劣的劇本,似乎也總能找到愿意掏錢入戲的觀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