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洛水鐘鳴
(識局微信公共賬號zhijuzk)
233個孩子血鉛異常,其中60多人血鉛嚴重超標,19人跨省住院治療,原因則是幼兒園在孩子們的餐飲里加入了明確標識不可食用的顏料……這就是每年收費1萬多的“高端”私立幼兒園,干的高端事。
關鍵是,在20年前,當地已經出現過集體血鉛中毒事件,時間過去整整20年,仿佛什么都沒改變。
那可是200多個家庭的未來啊。那也是全國億萬人民的預期啊。此事若就這么算了,專家們還有什么臉,呼吁年輕人生孩子?
唉。不說廢話了。咱不是專家,就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從自身能力范圍之內出發,呼吁點實在的吧——
血中的鉛,如何清?
心里的痛,如何平?
未來的路,如何走?
首先,不要相信“規模大=更安全”。這個幼兒園的實際控制人李什么芳,據說在當地擁有四家園所,儼然一個小型的“托育托拉斯”。這時很多家長就想了,她陣仗都搞這么大了,一直也沒出啥事,應該靠得住吧?
按說這是一種挺平常的思維,但實際上,規模是沒法為安全背書的。就像那墻上的食品許可一樣,這些東西,肯定得有,但管不管用,那是另一回事。
其次,不要過于依賴傳統醫學。從理論上講,既然當地20年前發生過類似事件,家長和醫院應該有所警覺才對,但事實上并沒有。事發之后,很多家長才反應過來,孩子半年前就說肚子痛,可當時他們以為只是“脾胃虛弱”,醫生也說只是“脾胃虛弱”,只讓孩子“服中藥調理”了事。
孩子是“脾胃虛弱”嗎?其實也是。但什么導致了脾胃虛弱呢?著涼可以,鉛中毒也可以,甚至鉈中毒都可以!確定病源、病因,要靠現代科學進行檢查和診斷,傳統的“望聞問切”“服藥調理”,是不管用的。家長應該多相信點科學,少迷信一些玄之又玄的東西。
第三,更嚴格的檢測勢在必行。其實,出了事,當地的第一反應是“捂”,也算是一種人之常情——誰愿意“家丑外揚”呢。只是,當地血鉛檢測結果,與隔壁省會的檢測結果,竟然差了那么多,這可是到了草菅人命的程度!
這件事再次提醒我們:一旦出現規模性的中毒事件,與當地無瓜葛的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及時介入,非常必要。如果什么事都靠當地自己查自己,不僅會耽誤很多寶貴的救治時間,還有可能放縱真兇。
第四,對事關孩子健康的行業應該從嚴要求。現在,當地要求建立家長每天陪餐制度,這當然是好事,可是光家長陪餐還不夠。畢竟家長也沒辦法去辨別你這個包那個糕里有沒有有害染色劑啊,這點只有采購和烹飪的人知道。
所以,以后,建議不光家長要陪餐,幼兒園、小學、初中直到大學,各級領導都應該陪餐,只要不是出差或異地開會,他們都應該回到校園里,跟學生吃同樣的飯菜。不跟學生用同樣的空調,也就罷了,跟學生吃同樣的飯,沒什么難度吧?如果誰覺得學生的飯不好,自己不想吃,那就讓它好起來!
最后,重罰必不可少,警鐘也須長鳴。對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當然要重罰,監管不力的,肯定也要嚴辦。但光這樣還不夠,因為人類是個健忘的物種,如果指望一兩次的重罰就讓所有人都受警醒,并不現實。所以,對孩子的健康,還是要一刻不停地瞪起眼睛來。
比如,全國所有適齡兒童青少年,有沒有必要定期開展血鉛檢測?在常規體檢中加上這一項,可能花費不小,到底可不可行,需要有關部門論證,但至少高危區域,還是有必要的吧?
又比如,含鉛的污染源可也不止顏料這一種啊,那些低端的建材、劣質的餐具,甚至一些不達標的汽油,不都有可能含鉛嗎?是不是應該加強對含鉛制品的管控?鉛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這些含鉛量超標的玩意,咱是不是不該讓它那么自在地在市面上流動?
再比如,咱國家現在執行的血鉛參考值,是不是也該跟世衛組織的標準接軌了?咱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整治環境污染也整治了幾十年了,提高一下標準,也是可以的吧?
當然,關于這些,咱也只能呼吁,然而呼吁總比不呼吁強。
不呼吁,可能有人還覺得那些染上顏色的發糕,咱挺愛吃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