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得知陳佩斯多年籌備拍出的《戲臺》被撤檔推遲,影院排片低到離譜,點映首日更是只有14萬的票房,慘淡到不忍直視。
但如今不過幾天,是票房還是評分,都實現了驚人的逆轉。
艱難的上映
《戲臺》絕不是從上映開始才遭遇困境的,而是從籌備拍攝開始就屢遭波折。
在此之前,它的原型是一部話劇,在舞臺上演出超過三百場,已經是一部成熟的作品,口碑也非常好。
然而當他提出希望拍攝成電影的時候,現實的困境卻讓人望而卻步。
他好不容易把電影立項了,錢就是首當其沖的一個難題。因為投資人大多數是想賺錢的,可陳佩斯在年輕一輩不出名,還沒有多少導演經歷,年齡更是不小了。
他的劇本更是沒有什么愛情、親情之類的元素,就是一群人唱戲、一群人看戲的故事,主角的設定都是一群大老粗,這種電影怎么會有人看呢?
這部電影一拍就是七八年,期間投資人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最終還是有可靠的投資人定了下來。
而第二個困境就是他的技術問題。哪怕他作為導演不需要全都操心,可電影拍攝和制作技術日新月異,鏡頭的運用和切換更是和他之前的話劇大不相同。
因此他在拍攝過程中反復琢磨,每一個鏡頭都是在無數遍的構思和討論中確定下來的。
更不用說在拍攝期間遇到的各種問題了,從演員的節奏到現場的布景,遇到什么就解決什么,但和前面那些比起來,可謂是小巫見大巫。
他懷揣著對作品的熱情,一想到能把這個故事呈現給觀眾,就滿身都是干勁。
然而好不容易拍攝完成,在七月份定檔,卻在官宣之后再次遭受打擊。原定的17號的上映日期,被調整到25號上映,而他顧不上悲傷和憤怒,只是埋頭處理問題。
他希望觀眾能看一場好電影,是在自己最方便的時間段,悠閑地到現場,就像在劇院看戲那樣。而不是在大制作提檔后,排片擁擠無比,難以讓觀眾享受電影的樂趣。
其他人的新電影提前上映,而他在更改上映日期時,只口未提賣慘,更沒有以此希望觀眾支持,而是對觀眾的期待表示歉意。
可就是這樣一部凝聚了無數心血的作品,不僅慘遭打壓,點映第一天的票房更是慘淡無比。
荒誕的內容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部作品會賠本的時候,此后幾天里,票房卻忽然起飛,到7月20號的時候,其票房竟然成倍增長,已經突破了4300萬,評分更是高達9.6。
有人可能覺得這不是正式上映,說明不了什么。可點映的票價本就比正常的要高,能夠讓觀眾愿意花錢,出來之后還能給出高評價的,這種在水準之上的作品,在如今的市場上,還是非常稀少的。
電影剛開始的軍閥混戰,和北京城內如常喝茶的畫面形成了鮮明對比,其中人們最大的擔心,竟然是戲班能不能照約定到,大家能不能看戲。
此后在軍閥洪大帥勝利后,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更是荒誕又現實。
上層的臨時起意,讓底層小民跑斷了腿,可對方除了掌握生殺大權外,對自己認可的人卻顯現出一種底層色彩。
軍閥和地方龍對峙的場面,既突然又逗趣,急轉直下的發展更是讓人感受到當時人的無奈。
盡管一系列的發展讓人猝不及防,可在影片不斷推進的時候,臺下人除了是臺下人外,也是每一個對現實不斷妥協的底層小民。
有的人可能看著不知所云,卻不妨礙其在大時代小背景下塑造出來的荒誕喜劇人生。
在意料之內的,就是演員的演技了。里面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有自己的立場,也有自己的人生,而他們的悲喜都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左右逢迎、被逼無奈,可到了最后,還是回歸了對藝術的執著。可能整部電影的高潮,亦或者戛然而止,都在最后的場面里展現出來。
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有軟弱,甚至有現在根本無法接受的特質,但他們身上也有著很多常人身上的優秀品質,以及承載了作者和無數人身上的對藝術的堅守和追求的角色。
無數的支持
這樣的作品并非是陳佩斯一人造就,還有數位演員的支持和努力。他們在被陳佩斯找上后,連條件都不談,直接就答應下來,純粹就是為愛發電,為藝術參演。
除了演員的演技外,觀眾看到的,還有精良而真實的布景,和融入背景的裝造。
沒有突兀的一筆,沒有大明星的鏡頭,該到哪個角色,該演什么戲,都是正正好的。
在首映禮的時候,無數出名的嘉賓和大腕出面支持。在排片遭積壓的時候,無數觀眾下場力挺。
從60年代到90年代,這個時期出生成長的觀眾買了票,甚至有的人直接帶著全家去看。
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他們只是憑借著對陳佩斯的信任,憑借著多年前對他的喜愛,就能在多年后的現在為他聲援。
當年的他在春晚上演了多少小品,給大家帶來了多少歡樂,后來他又是怎樣的不畏強權、堅守藝術,如今在他拿出《戲臺》后,就有多少人為他買單。
甚至在遭受排片受擠后,年輕的觀眾也被激起了逆反心理,就是要支持受排擠的優質作品。
而在買票后,大家更是感覺到,這部作品絕不是來撈錢的,也不是來砸陳佩斯的招牌的。
可能有部分觀眾覺得不好笑,覺得看不懂,但這部作品本身就是一部荒誕喜劇,甚至是一部悲喜劇,喜歡簡單明朗敘事風格的人可能會水土不服。
而且必須提到的一點是,在作品轉場的片段中,一些地方可能會觸碰到家長的敏感神經。盡管導演已經處理得比較好了,可介意這點的最好還是別帶孩子去看。
可能經歷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電影想表達的內核。對藝術的敬仰和堅守,才最能打動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