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鄭州市氣象臺高溫橙色預警高懸:預計今天白天,鄭州市主城區、航空港區、上街區所轄鄉鎮及街道最高氣溫將升至37℃以上。
就在7月2日18時,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聯合中國氣象局發布首個全國高溫健康風險預警。河南部分地區高溫健康風險高,為橙色預警,河南東部被列為紅色極高風險區。
00:09
晝蒸夜煮連軸熱,未來4天體感溫度逼近45℃!
河南究竟有多熱?
暴雨高溫無縫銜接,一個巨大的“蒸籠”籠罩著河南。
全國氣象信息顯示,強大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已牢牢控制我省。
它帶來的可不是干熱的“燒烤”模式,而是高濕度加持下的“桑拿”模式,河南正在經歷著一場嚴峻的高溫考驗。
白天熱,晚上悶。
從7月2日開始,一直到6號,我省將迎來一輪持續性的高溫悶熱天氣。具體表現為:
白天熱:全省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會升到35℃到37℃,部分縣市能到37℃到39℃。
晚上悶:夜間的最低氣溫也在28℃上下,可以說是一整天都悶熱。
體感更熱:因為濕度大,體感溫度會比實際氣溫更高。預計3號到6號,北部、中西部、南部部分縣市體感溫度(最高溫)可達40℃以上,局部超45℃。
雖然2號到5號,西部和北部還會有些分散性陣雨,但對緩解大范圍的悶熱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河南為何這么熱?副高控場帶來持續高溫
為何持續出現高溫天?副熱帶高壓正牢牢掌控著河南天氣版圖。
接下來3天,副高繼續西伸北抬,受其邊緣暖濕氣流影響,我省西部、西北部多分散性陣雨、雷陣雨天氣。尤其是西北部沿山地區需重點防范由地形抬升和低空急流共同影響下帶來的局地強對流天氣!
具體來說,今天安陽西部、鶴壁、新鄉西部、焦作西部、濟源、三門峽、洛陽、南陽西部有分散性陣雨、雷陣雨。
4日,河南西部、西北部有分散性陣雨、雷陣雨。
預計3日起,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將控制我省大部,受其影響,3日至6日,我省將出現持續高溫悶熱天氣,全省大部連續4天最高氣溫在35℃以上。其中3日,黃淮之間部分縣市37℃以上,西部局部可達39℃;4日至6日,全省大部37℃到39℃,中西部局部40℃左右。
7日到8日,全省多云間陰天,有陣雨、雷陣雨。
全國首次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有啥獨特含義?
由于本輪高溫范圍廣、強度大,中暑氣象風險高,帶來的不僅僅是體感不適,還可能在短期內對健康造成一系列危害,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據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副首席李怡介紹,高溫健康風險預警與氣象部門發布的常規高溫預警不同,高溫健康風險預警更多表征了高溫對健康的影響,與疾病風險關聯,反映了溫度升高可能導致疾病風險的增加。
從預警分級標準來看,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并非依據單一氣溫要素,而是根據高溫與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超額死亡率的暴露反應關系分析得出。它的等級由日平均氣溫和日最高氣溫兩項風險閾值指標來劃分,分為低風險、中等風險、較高風險、高風險、極高風險,其中低風險和中等風險屬于健康風險監測和警示階段,不面向公眾發布。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肝膽病科五病區副主任王晨曉告訴記者,高溫對健康威脅不容小覷,易引發中暑、熱射病,輕者頭暈、惡心,重者高熱驚厥甚至危及生命,大量出汗還會導致脫水,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加重呼吸系統負擔。老人、兒童、高溫作業者及慢性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圖片由AI輔助生成
防暑降溫怎么做?忌吃溫補燥熱食物,適度輕量活動
河南高溫紅色預警下,一碗羊肉湯可能“火上澆油”,冰鎮西瓜直傷脾胃!那該怎么辦?快收好這份中醫定制防暑指南——
鄭州市中醫院肝膽脾胃病一科主任王昊認為,結合中醫理論,高溫時節需忌食溫補燥熱之物;冰鎮西瓜雖能解暑,但性寒易損傷脾胃陽氣,建議常溫適量食用。此外,辛辣刺激、油炸厚味食物也應減少攝入。
宜食清熱利濕、生津解暑的食材,如綠豆湯(清熱利水)、冬瓜湯(利尿消暑)、蓮子百合粥(清心安神);適量食用黃瓜、苦瓜等涼性蔬菜,桃子、葡萄等平和水果,補充水分與維生素。
在飲食調護方面,因人施膳。體寒者不宜過量食用苦瓜、綠豆等寒性食物,可在綠豆湯中加少許生姜調和;體質濕熱者則可加薏米增強利濕功效。此外,中醫強調“食有時”,高溫天脾胃功能較弱,建議少食多餐,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粥湯為主,避免加重腸胃負擔。
如何既降溫又養生?
王昊告訴記者,古法降溫有方,如用薄荷、金銀花煮水擦拭額頭、腋下等部位,借助中藥清涼之氣散熱。
室內放置冰塊或濕毛巾,通過自然蒸發降低環境溫度。
午休時適當閉目養神,遵循“夏養陽”原則,順應晝長夜短的自然規律,保持充足體力。
日常避免正午外出,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
心靜自然涼,保持情緒穩定;高溫易致“心火旺盛”,可聽舒緩音樂、冥想調節情志。
適度輕量活動,避免大汗淋漓耗傷陽氣,運動后及時補充淡鹽水。
古法養生中,三伏貼也是應對高溫良方,雖多用于冬病夏治,但對高溫引發的乏力、食欲差等“苦夏”癥狀有調理作用。同時,汗為心液,高溫天及時補水,可飲用淡茶水(如綠茶、菊花茶)或酸梅湯。
盡量23時前入睡,保證養陰時間,以平衡高溫對氣血的消耗,實現“陰陽調和”。
高溫天氣養生核心在于“清熱不傷陽,解暑不礙脾”,需結合個體體質調整,尤其是老人、兒童及慢性病患者更應注重防護,減少健康風險。
來源:大河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